[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点云技术与三维扫描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7536.0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6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张海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30/13 |
代理公司: | 32326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缪友建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激光扫描仪 三维点云数据 激光扫描 建筑施工测量 施工质量控制 仿生机器人 三维坐标系 接收器 点云模型 对比分析 飞行载体 建筑高层 建筑结构 建筑设计 三维模型 三维软件 三维扫描 点云 自动化 统一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施工测量领域的一种基于BIM点云技术与三维扫描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直接或利用仿生机器人对建筑内部结构进行激光扫描或通过飞行载体对建筑高层结构进行激光扫描,三维激光扫描仪上的接收器接受三维点云数据确定建筑结构信息,并综合接收三维点云数据建立统一的三维坐标系,生成统一的点云模型,导入到三维软件中与建筑设计理想三维模型对比分析。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覆盖范围全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点云技术与三维扫描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大型、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因构件数量多、构造复杂、光线环境差等原因,人工实测实量费时费力,无法全面地检测控制建筑精度,因此建筑可能存在质量隐患。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以建筑工程各种相关信息建立三维数据模型,是对工程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BIM通过3D数字技术为运维管理提供虚拟模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特点。
三维扫描是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主要用于对物体空间外形和结构及色彩进行扫描,以获得物体表面的空间坐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扫描精度和距离大大提高,通过建立虚拟坐标系对物体进行三维扫描,可以得到被扫描物体精确的三维数据,扫描设备也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度,基于防抖云台可集成于无人机、小型仿生机器人等设备上。
BIM点云技术是三维扫描数据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纽带,通过点云技术可以将三维扫描得到的模型数据在计算机软件中生成立体三维模型,针对现有超大建筑面积、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监测难的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点云技术与三维扫描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超大建筑面积、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监测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BIM点云技术与三维扫描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覆盖范围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提出一种基于BIM点云技术与三维扫描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直接或利用仿生机器人对建筑内部结构进行激光扫描或通过飞行载体对建筑高层结构进行激光扫描,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上的接收器接受三维点云数据确定建筑结构信息,并综合接收三维点云数据建立统一的三维坐标系,生成统一的点云模型,导入到三维软件中与建筑设计理想三维模型对比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飞行载体包括无人机,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固定在无人机上,且无人机上内置云台以及陀螺仪,所述无人机及三维激光扫描仪与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仿生机器人上固定三维激光扫描仪,并利用仿生机器人控制程序实现编排路线,仿生机器人沿规划好的路线前进并对沿途的建筑结构进行逐一测量扫描。
进一步地,所述点云模型数据可导入到施工管理系统并保存在建筑信息模型库中。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现有超大建筑面积、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监测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点云技术与三维扫描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覆盖范围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75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