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自动折叠屏手机的折叠驱动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98058.5 申请日: 2019-09-23
公开(公告)号: CN110645329A 公开(公告)日: 2020-01-03
发明(设计)人: 蔡慧玲;邬均文;朱卫东;黄超;白剑;贺景松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16H35/10 分类号: F16H35/10;F16H37/12;F16D43/20;F16D43/21;F16D7/00;F16D7/02;H04M1/02
代理公司: 32338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周浩杰
地址: 213023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减速箱 扭矩过载 输出丝杆 过载保护装置 打滑 电机 折叠驱动装置 减速箱齿轮 传动连接 扭矩传输 手机屏幕 折叠转轴 自动折叠 输出端 输出轴 输入端 折叠 手机 转动 受损 驱动 输出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用于自动折叠屏手机的折叠驱动装置,具有电机、减速箱、以及用于驱动手机屏幕折叠转轴转动的输出丝杆;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还包括用于将减速箱的输出端的扭矩传输至输出丝杆,并在扭矩过载时可让减速箱的输出端与输出丝杆发生周向打滑的过载保护装置。本发明能够在扭矩过载时通过过载保护装置实现打滑,从而尽量避免因扭矩过载而导致减速箱齿轮受损和折叠故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折叠屏手机的折叠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已经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生和创新,人们对于手机的需要也不断升级。其中对于手机的屏幕的创新一直是人们不断寻求突破的方向之一。人们在使用手机时,都希望能够有更大的屏幕,从而提升使用感受。但是过大的屏幕又会造成手机的体积变大,反而造成很多使用上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随着柔性屏幕的出现,自动折叠屏手机出现了。由于自动折叠屏手机可以通过折叠同时满足大屏幕小体积的需求,因此广受人们喜爱。

现有自动折叠屏手机,中间的折叠转轴均为机械结构,当折叠屏装置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进行后,由于电机的输出转速经齿轮箱调节后速度比较稳定、平稳。所以,当人为的不正当操作(即受到较大的反向外力时),由于齿轮箱内部的速比关系,会致使内部齿轮高速转动,易造成齿轮箱内部齿轮受损。同时,内部电机由于带有一定的自锁力,当反向受力时,阻力也会较高,反向外力过大易对对齿轮造成伤害。现有状态折叠方案,当受到的反向力过大时(即扭矩过载时)会存在如下不足:

1)反向受力过大会对齿轮造成损伤;

2)受损齿轮在机构中卡死,将无法实现折叠关闭功能;

3)维修不便,成本高需更换整个电驱动系统;

4)不当操作后使用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折叠屏手机的折叠驱动装置,该折叠驱动装置能够在受到较大的反向外力时,驱动折叠屏手机转轴转动的输出丝杆与减速箱的输出端能够发生打滑,从而起到过载保护的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减速箱内部齿轮的受损程度,有效避免了卡死和折叠故障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具有电机、减速箱、以及用于驱动手机屏幕折叠转轴转动的输出丝杆;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减速箱的输出端的扭矩传输至输出丝杆,并在扭矩过载时可让减速箱的输出端与输出丝杆发生周向打滑的过载保护装置。

上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第一传输部和第二传输部;第一传输部与减速箱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传输部与输出丝杆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部与第二传输部传动连接,且在扭矩过载时第一传输部与第二传输部发生周向打滑。

作为优化设计,上述第一传输部为第一筒体,第一筒体上设有与其同轴的安装腔,第一筒体的外部的一端设有与第一筒体轴线同轴且与减速箱的输出端周向传动配合的连接端;安装腔的圆周内壁上沿第一筒体轴线圆周等距分布有多个传动槽,传动槽沿第一筒体轴线延伸;

所述第二传输部包括中心体,中心体上设有可与输出丝杆周向传动配合的配合孔;中心体上设有至少两个弧形悬臂,弧形悬臂与第一筒体同轴设置,弧形悬臂与中心体之间形成可供弧形悬臂向中心体贴近的缓冲区;所述弧形悬臂均设有与传动槽配合传动的传动凸条;其中第二传输部可设计成橡胶件,通过橡胶件的自然弹性,让弧形悬臂能够更好地实现打滑;

所述第一筒体通过连接端与减速箱的输出端周向传动配合;第二传输部嵌设在第一筒体的安装腔内,且传动凸条与传动槽配合传动;输出丝杆的输入端与中心体的配合孔周向传动配合。

作为变形设计,所述过载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传输部、第二传输部和弹性元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80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