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及电动卡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8946.7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8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宿佳敏;陈静娴;宋峰;田永义;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33/077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梁 主纵梁 横梁 下层 连接件 车架 管状铝型材 铝型材结构 螺栓 传统车架 电动卡车 对称设置 后段纵梁 扭转刚度 前段纵梁 铆钉 等截面 轻量化 融合性 减重 中段 车型 上层 | ||
1.一种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位于上层的主纵梁(2)、位于所述主纵梁(2)下方的下层纵梁、连接所述主纵梁(2)与所述下层纵梁的若干连接件(5),所述下层纵梁包括位于所述主纵梁(2)下方靠前的前段纵梁(1)、位于所述主纵梁(2)下方中部的中段纵梁(3)、位于所述主纵梁(2)下方尾部的后段纵梁(4),上述所有纵梁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纵梁之间均设置有若干横梁(6),上述所有纵梁为等截面铝型材结构,所有所述横梁(6)为管状铝型材结构,上述所有纵梁与所述连接件(5)、上述所有纵梁与所述横梁(6)采用螺栓或铆钉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包括连接所述主纵梁(2)前端与所述前段纵梁(1)中部的第一连接件(51)、连接所述主纵梁(2)与所述前段纵梁(1)末端的第二连接件(52)、连接所述中段纵梁(3)前端与所述主纵梁(2)的第三连接件(53)、连接所述中段纵梁(3)中部与所述主纵梁(2)的第四连接件(54)、连接所述中段纵梁(3)末端、所述后段纵梁(4)前端与所述主纵梁(2)的第五连接件(55)、连接所述后段纵梁(4)中部与所述主纵梁(2)的第六连接件(56)、以及连接所述后段纵梁(4)末端与所述主纵梁(2)的第七连接件(5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纵梁(1)靠前位置上设置有一用于安装悬架的第一前悬架安装支架(58)。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2)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用于安装悬架的第二前悬架安装支架(59)。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连接件(57)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悬架的后悬架安装支架(51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悬架安装支架(58)包括固定在所述前段纵梁(1)上的第一安装板面(581)、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面(581)一体的水平连接板面(582)、设置在所述水平连接板面(582)两侧且向下延伸的第二安装板面(583)、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面(583)上的安装孔(584)。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悬架安装支架(59)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件(52)一体的水平连接板(591)、设置在所述水平连接板(591)两侧且向下延伸的安装板面(592)、固定架设在两个所述安装板面(592)上的安装套筒(593)。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安装支架(510)包括与所述第七连接件(57)一体的水平连接板(5101)、设置在所述水平连接板(5101)两侧且向下延伸的安装板面(5102)、固定架设在两个所述安装板面(5102)上的安装套筒(510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纵梁(1)与所述主纵梁(2)有部分重叠。
10.一种基于权利要1所述的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的电动卡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所述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设置在所述具有融合性设计的高强度车架(100)上的货箱(300),所述货箱(300)包括若干框架边梁(301)、设置在下部两个所述框架边梁(301)之间的若干货箱横梁(302)、设置在下部两侧所述框架边梁(301)下方的侧防护架(303),所述主纵梁(2)上的两侧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过渡支架(7),所述过渡支架(7)包括与所述主纵梁(2)上表面平齐的安装面,所述货箱横梁(30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过渡支架(7)的安装面上从而架设在所述主纵梁(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89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态高阶负载能力的后副车架
- 下一篇: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