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内部装饰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9214.X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桜井英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B60R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姜克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内部 装饰 结构 | ||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内部装饰结构。该内部装饰结构具有车柱饰板、通道部件和屏幕部件。车柱饰板被设为与中柱一体,并且形成有面向车厢的开口,且在与车厢侧相反一侧处形成有中空的收纳部。通道部件以能够被收纳在所述收纳部中、且能够穿过开口而向车厢侧进行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屏幕部件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在通道部件上,即,以非展开状态被收纳于收纳部中,并在通道部件被移动至车厢内的状态下在车厢内被展开。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内部装饰结构。
背景技术
美国公开2015/0094897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车辆具有在被判断为处于自动驾驶中的情况下,使屏幕下落到车厢内的内部装饰结构。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像专利文献1的内部装饰结构这样,收纳有幕部件的收纳部以向车厢内突出的状态而被设置的结构中,由于车厢内的空间的一部分被收纳部所占据,因此容易使乘员感觉到压迫感。也就是说,在对收纳有于车厢内进行利用的幕部件的收纳部使乘员在幕部件的非展开状态下感觉到压迫感的情况进行抑制这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考虑到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抑制收纳有于车厢内进行利用的幕部件的收纳部使乘员在幕部件的非展开状态下感觉到压迫感的情况的车辆内部装饰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内部装饰结构具有:车辆内部装饰件,其被设为与车顶或车柱一体,并且形成有面向车厢的开口,且在与车厢侧相反的一侧处形成有中空的收纳部;被移动部件,其以能够被收纳在所述收纳部中、且能够穿过所述开口而向所述车厢侧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幕部件,其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在所述被移动部件上,即,以非展开状态被收纳在所述收纳部中,并随着所述被移动部件的向所述车厢的移动而向所述车厢内展开、或者在所述被移动部件被移动至所述车厢内的状态下在所述车厢内展开。
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内部装饰结构中,被移动部件穿过开口而向车厢侧进行移动。幕部件随着被移动部件的向车厢的移动而向车厢内展开或者在被移动部件被移动到了车厢内的状态下在车厢内展开。在此,收纳部被形成在与车厢侧相反一侧处。也就是说,由于收纳部不向车厢内突出,因此能够抑制收纳有在车厢内进行利用的幕部件的收纳部在幕部件的非展开状态下使乘员感觉到压迫感的情况。
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内部装饰结构中,在所述收纳部的与所述幕部件相比靠所述车厢侧处,设置有能够对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
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内部装饰结构中,由于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被开闭部件所覆盖,因此能够对被移动部件以及幕部件被乘员目视确认到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内部装饰结构中,还设置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以朝向所述收纳部以及所述车厢的方式对所述被移动部件进行驱动。
在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内部装饰结构中,驱动部以朝向收纳部以及车厢的方式对被移动部件进行驱动。由此,与乘员用手抓着被移动部件使其进行移动的结构相比,由于被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不易发生改变,因此能够使车厢内的被移动部件的位置稳定。
在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内部装饰结构的所述被移动部件具有上侧部件和下侧部件,所述上侧部件从所述收纳部起朝向所述车厢内的上侧移动,所述下侧部件从所述收纳部起朝向所述车厢内的下侧移动,所述幕部件以非展开状态被设置在所述上侧部件以及所述下侧部件中的一方上。
在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内部装饰结构中,通过使上侧部件朝向车厢内的上侧进行移动,使下侧部件朝向车厢内的下侧进行移动,从而使幕部件以非展开状态而露出于车厢内。被露出的幕部件通过朝向上侧部件以及下侧部件的另一方展开,从而在上侧部件与下侧部件之间被张紧。上侧部件以及下侧部件中的另一方能够作为对幕部件的一部分的位置偏离进行抑制的手段而进行利用。由此,能够抑制展开状态的幕部件的摇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92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