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窑干燥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9256.3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3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才;张久林;岳文金;梁兴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东正道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5/12 | 分类号: | F26B15/12;F26B21/00 |
代理公司: | 11357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丽维 |
地址: | 23205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道 开槽 炉腔 隧道窑体 排潮室 窑顶 离心风机 阵列分布 进气孔 节约生产成本 隧道窑干燥 干燥效率 隔热底座 炉腔两侧 风道口 送风机 隧道窑 抽气 隔墙 连通 供气 能耗 体内 环保 改造 维护 | ||
1.一种隧道窑干燥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隧道窑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窑体(1)下方设有隔热底座(11),隧道窑体(1)内设有炉腔(12),炉腔(12)两侧均设有第一风道(13),炉腔(12)上方设有第二风道(14),一侧的第一风道(13)与第二风道(14)之间设有第一分隔墙(15),另一侧的第一风道(13)与第二风道(14)之间设有第二分割墙(151),炉腔(12)内两侧均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风道口(16),炉腔(12)外侧设有连通第一风道(13)的进气孔(161),第一风道口与两侧的第一风道(13)连通,隧道窑体(1)上设有阵列分布的窑顶排潮室(17),窑顶排潮室(17)下方的第二风道(14)设有与炉腔(12)相连的阵列分布的气孔,窑顶排潮室(17)一侧设有第一开槽(18),第一开槽(18)连通炉腔(12),窑顶排潮室(17)另一侧设有第二开槽(19),第二开槽(19)连通第二风道(14),第二风道(14)内还设有第三分隔墙(141),防止第一开槽(18)连通第二风道(14),进气孔(161)内设有送风机(2),第一开槽(18)内设有供气离心风机(3),第二开槽(19)内设有抽气离心风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窑干燥装置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2)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1),第一伺服电机(21)一侧设有第一风箱(22),第一风箱(22)上设有轴向阵列分布的安装螺钉(221)固定第一伺服电机(21),第一风箱(22)上设有出风管(23),出风管(23)固定在进气孔(161)内,出风管(23)内设有出风槽(231),第一风箱(22)内还设有涡轮风扇(24),第一风箱(22)另一侧设有热风连接管(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窑干燥装置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离心风机(3)包括第二伺服电机(31),第二伺服电机(31)下端设有阵列分布的密封板(32),密封板(32)之间设有第二风箱(33),第二风箱(33)一侧设有进风槽(34),第二风箱(33)内设有转轴(35),转轴(35)上设有涡轮扇叶(36),密封板(32)下端设有连接第二风箱(33)的风口(37),供气离心风机(3)结构与抽气离心风机(4)结构相同,涡轮扇叶(36)方向不同,供气离心风机(3)由进风槽(34)进热风到风口(37)出风,抽气离心风机(4)由风口(37)抽风到进风槽(34)出风。
4.一种隧道窑干燥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隧道窑体(1)两侧分别设置厚砖墙,窑头开始设窑顶排潮室(17),窑体内两侧间隔设置第一风道口(16);
步骤二:隧道窑体(1)两侧设置连接炉腔(12)与第一风道(13)的进气孔(161),进气孔(161)内设置送风机(2);
步骤三:第一开槽(18)内设置供气离心风机(3),第二开槽(19)内设置抽气离心风机(4);
步骤四:启动供气离心风机(3)与抽气离心风机(4),供气离心风机(3)由进风槽(34)进热风到风口(37)出风,抽气离心风机(4)由风口(37)抽风到进风槽(34)出风;
步骤五:启动送风机(2),热风由第一风道(13)进入第一风道口(16)后进入炉腔(1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东正道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淮南东正道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925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