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烫伤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900219.X 申请日: 2019-09-23
公开(公告)号: CN110522837A 公开(公告)日: 2019-12-03
发明(设计)人: 李兴夫 申请(专利权)人: 李兴夫
主分类号: A61K36/8966 分类号: A61K36/8966;A61P17/02;A61K31/045;A61K35/62
代理公司: 34102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琪<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地址: 233600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重量份 烫伤药 清热解毒 当归 乌梅 止血 鸡血藤 生草乌 生川乌 疤痕 麻黄 烫伤 止痛 大黄 地龙 地榆 桂枝 组份 伤口 烧伤 中药 携带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烫伤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大黄1‑5重量份、地榆7‑11重量份、炭冰龙5‑9重量份、鸡血藤4‑6重量份、地龙10‑20重量份、牛夕12‑16重量份、当归3‑5重量份、川贝5‑7重量份、桂枝6‑8重量份、麻黄10‑15重量份、乌梅4‑8重量份、生川乌14‑18重量份、生草乌15‑19重量份。本发明所述烫伤药中各中药成分相辅相成,清热解毒,对Ⅰ度及Ⅱ度烫伤或烧伤都有很好的效果,疗效好、见效快,可止血止痛,伤口愈后不易留疤痕。使用范围广泛,方便携带,价格便宜,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烫伤药。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人体组织被高温物体或热辐射所伤害而发生的变化,其致伤原因包括火焰、热铁、沸油、开水、汤液、电弧以及化学物质等引起。其伤害的程度,从病理学角度看分为四度,第一度:因血管麻痹而充血。第二度:形成充满血清的烧伤水疱。第三度:组织坏死。第四度:组织的炭化;从临床辩证角度来说分为三度,即:皮肤发红、疼痛,或明显触痛、有渗出液或水肿,但没有水疱的为Ⅰ度。皮肤出现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的为Ⅱ度。皮肤表面发白、变软、溃破、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的皆为Ⅲ度。要注意的是,刚烧伤时,Ⅲ度烧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但几天后坏死的组织会出现糜烂,所以烧伤后常常要经过几天,才能区分深Ⅱ度与Ⅲ度烧伤。

现有治疗烧伤的药物有很多,如西药的作用是消炎、抗菌、镇痛,但它存在一些缺点,如: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深度烧伤的创面促进肌肤组织的再生能力差、抗感染及治疗烧伤后的水肿的效果不理想、价格昂贵。还有一些中药烧伤膏如京万红、烫火伤浸润膏、美宝等,其代表是美宝,它的疗效比较显著,但使用时需多次刮去创面的分泌物,使患者痛苦不堪,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它只适用于暴露疗法,对一些大面积和躯干四肢部位的病人使用暴露疗法后,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一些散剂类的药物是将中药粉碎调和后直接敷于创面上,颗粒状的中药可以导致创面炎性反应,因此,它带来一些如使用繁琐、吸收慢、效果差等缺点。另外,现有的烧伤外用药物一般都只能适用于烧烫伤,对外伤及手术后的一些创面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而一种治疗烫伤的药物,要求治疗烫伤或烧伤疗效好、见效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烫伤药,所述烫伤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大黄1-5重量份、地榆7-11重量份、炭冰龙5-9重量份、鸡血藤4-6重量份、地龙10-20重量份、牛夕12-16重量份、当归3-5重量份、川贝5-7重量份、桂枝6-8重量份、麻黄10-15重量份、乌梅4-8重量份、生川乌14-18重量份、生草乌15-19重量份。

优选的,所述烫伤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大黄3重量份、地榆9重量份、炭冰龙7重量份、鸡血藤5重量份、地龙15重量份、牛夕14重量份、当归4重量份、川贝6重量份、桂枝7重量份、麻黄13重量份、乌梅6重量份、生川乌16重量份、生草乌17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烫伤药的制备方法,可按照如下步骤:

S1、将大黄、地榆、炭冰龙和鸡血藤分别用球磨机粉碎研磨后过100-200目的滤网,然后倒入反应罐内加水煮沸,同时对反应罐内的溶液匀速搅拌5-10分钟;

S2、将反应罐内的液体停止加热并自然冷却到70-80℃,同时对地龙、牛夕、当归、川贝、桂枝、麻黄和乌梅依次分别用球磨机粉碎研磨并过50-100目的滤网后倒入反应罐内;

S3、对反应罐加热至130-150℃,同时反应罐内液体进行匀速搅拌10-30分钟,然后停止对反应罐加热,并把生川乌和生草乌切碎后倒入反应罐内持续搅拌10-20分钟;

S4、将反应罐内的液体冷却到常温后滤渣即可。

本发明所述烫伤药既可制成水剂使用,也可制成膏剂。经常规制作工艺灌装保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兴夫,未经李兴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02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