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0381.1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8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7/70 | 分类号: | H04L47/70;H04L45/74;H04L12/46;H04L101/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俊辉;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网络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布式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主要应用于路由器,包括:接收通过桥接WAN发送的第一数据和通过路由WAN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交互式网络电视的流量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网络数据,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后进行转发,主要是下发给路由器下连接的子路由器或者上网设备或者机顶盒设备,本方案通过在路由器将业务流混合下发,可以发送至路由覆盖的任何地方,从而解决了IPTV不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部署的难题,保证了用户组网的简单和灵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交互式网络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的普及,用户希望有更多的灵活性把机顶盒(Set Top Box,STB)放到客厅,多个卧室等地方。而当前国内普遍的网络入户方式是家庭网关(Modem)放在入户位置的弱电箱,而家庭路由器和STB都放在客厅中心的可见位置,分布式路由更分散在家庭中的各个房间。
目前,该分布式网络在具体实现时,有一根从弱电箱到客厅中心,而用户期望用这根网线既上网又看IPTV。常用的方式是破解家庭网关(Modem)的超级管理员配置页面,去掉IPTV和Internet业务的绑定和端口隔离,配置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绑定规则;或者渠道购买没有限制的家庭网关(Modem),但是要配置注册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然后再进行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VLAN配置,(可能还涉及组播VLAN配置)。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破解家庭网关(Modem)和配置路由器的高级IPTV功能,交换机配置需要命令行,千兆网线分线等,普通用户不可能完成,实现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破解家庭网关(Modem)和配置路由器的高级IPTV功能,交换机配置需要命令行,千兆网线分线等,普通用户不可能完成,实现难度大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路由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通过桥接WAN发送的第一数据和通过路由WAN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交互式网络电视的流量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网络数据;
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后进行转发。
本方案中,针对下行数据,通过不同的连接从网关传输至路由器,路由器将通过桥接WAN接收的第一数据和通过路由WAN接收的第二数据,聚合后下发至该路由器的覆盖范围,可以发送至路由覆盖的任何地方,从而解决了IPTV不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部署的难题,保证了用户组网的简单和灵活。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后进行转发,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后发送至所述路由器下连接的子路由器;
或者,
将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聚合后发送至所述路由器下连接的机顶盒设备和/或终端设备。
在该方案的具体实现中,路由器下可以继续通过子路由器与上网设备和机顶盒电视机等连接,也可以直接在该路由器下连接上网设备和机顶盒电视机等设备,路由器将数据聚合后可以直接下发,由接收设备选择需要的数据进行应用,降低了组网的复杂程度,容易实现。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在后续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接收不同连接传输的数据并进行聚合转发,在接收通过桥接WAN发送的第一数据和通过路由WAN发送的第二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03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