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0856.7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5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贾强;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移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通过将具有一定高度差的路径划分为阶梯状的多段水平路径,减小了单次提升的高度,配合多级结构,分段分时对建筑物进行移动,设置阶梯状的多级支撑轨道,对建筑物进行逐级顶升并水平位移,整个移位过程中建筑物保持水平状态,防止爬坡产生的倾斜引起附加内力,避免了因附加内力导致的建筑物结构损伤,并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物从移位轨道上滑落,提高挪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建筑物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物挪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移位工程在城市拆迁改造、既有建筑保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的建筑物移位,在柱(墙)两侧建造移位轨道,在移位轨道上铺设钢滚轴,在钢滚轴上支撑槽钢作为底部模板浇筑制作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托换梁两侧夹住柱(墙),并与柱(墙)通过植筋等方法相连;移位前截断柱(墙)与基础的连接,建筑物上部荷载的传递途径从截断前的通过柱(或墙)、基础传至地基,变成了通过柱(或墙)、托换梁、滚轴、移位轨道传至地基;此时,建筑物变成了可移动结构,通过前方钢丝绳的牵引或后方千斤顶的顶推即可移动。
发明人发现,建筑物在利用拖车挪移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起点和终点高度差较大的路径,会存在一定的坡度,若直接采用传统的修建移位轨道的方式进行直线平移,则会导致移位轨道出现坡度,从而其所承载的建筑物会出现倾斜,建筑物内部会因主体倾斜产生附加内力,导致建筑物内部结构损伤,甚至主体结构遭到破坏,在倾斜度较大时,建筑物与移位轨道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导致建筑物滑落,危及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通过将具有一定高度差的路径划分为阶梯状的多段水平路径,减小了单次顶升的高度,配合多级结构,分段分时对建筑物进行移动,使建筑物整个过程中处于水平状态,避免了建筑物倾斜产生附加内力引起的结构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移位起点和移位终点,将路径分为阶梯状的多级,对应多级路径分别布设阶梯状的多级支撑轨道;
对移位建筑物开挖,并制作托换梁承载建筑物,截断建筑物与其基础的连接;
在第一级和第二级的支撑轨道上分别布设第一钢轨道和第二钢轨道,并对分别对两个钢轨道配置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
将托换梁与第一钢轨道配合实现对建筑物的承载;
第一顶升机构出力水平提升第一钢轨道至与第二钢轨道平齐,对接;
沿钢轨道方向驱动托换梁沿第一钢轨道平移至第二钢轨道,完成一级抬升;
回收第一钢轨道和第一顶升机构,并向其对应铺设在第三级的支撑轨道上;
重复上述顶升、平移、回收、铺设过程,直至最后一级,到达移位终点。
进一步的,支撑轨道包括阶梯状分布的多段水平轨道,每段水平轨道的长度均大于建筑物本体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托换梁布置在建筑物的支撑结构处,并与建筑物的支撑结构固连,在截断建筑物基础后,托换梁通过支撑结构承载整个建筑物。
进一步的,所述托换梁底部通过滚轴与钢轨道配合,所述滚轴沿钢轨道滚动带动托换梁和建筑物沿钢轨道平移。
进一步的,所述钢轨道与水平轨道之间设有垂直于钢轨道的钢梁,所述钢梁的两端分别配合顶升机构,顶升机构通过钢梁对钢轨道进行抬升。
进一步的,在顶升过程中,所述钢梁与建筑物支撑结构对齐,荷载通过托换梁竖直施加在钢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08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拖车爬坡建筑物移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