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草莓基质中养分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1566.4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0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宁;周胜;高清华;孙会峰;张鲜鲜;王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4/10 | 分类号: | A01G24/10;A01G24/28;A01G24/25;A01G2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张焕响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草莓 基质 养分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草莓基质中养分含量的方法,属于草莓种植技术领域,所述提高草莓基质中养分含量的方法包括:在草莓基质中添加5wt%~15wt%的生物质炭,在草莓基质中添加生物质炭后,草莓基质中的养分增加:基质的平均电导率EC(us/cm)增加了5.2‑9.9%,基质的速效钾(mg/kg)含量增加了5.5‑22.0%,基质的速效磷(mg/kg)含量增加了8.8‑19.1%,基质的NO3‑(mg/kg)含量增加了4.0‑16.5%,基质中的水溶性有机碳DOC(mg/kg)含量增加了14.3‑22.9%,草莓的产量增加,草莓株高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草莓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草莓基质养分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草莓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属于浆果类作物,在世界小浆果生产中产量位居首位。草莓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2016年我国的草莓播种面积为13.0万公顷,占世界草莓播种面积的42%;草莓总产量为34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1%。因此,草莓种植在中国经济作物种植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草莓生产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育苗阶段,常用的露地育苗方式养分投入不合理,移栽后缓苗慢、死亡率高、开花结果晚,地栽育苗日常管理费时费工的现象突出。移栽定植后养分投入配比、投入量、投入时期也不符合草莓的需肥规律,控释肥基质育苗能在减少养分投入量的基础上实现种苗的带肥移栽,提早开花结果;移栽后基于水肥一体化的养分调控能实现水、肥的高效利用。
此外,在现有草莓种植技术中,草莓种苗生产多常用露地育苗模式,容易出现缓苗慢、死亡率高等诸多问题,并且草莓育苗过程中养分投入不合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养分投入数量和养分投入时期都存在较大的问题。现有草莓栽培过程中基质中的养分易流失,因此使得草莓的植株矮小、草莓产量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提高草莓基质养分含量的方法,根据草莓子苗的生长过程严格控制其营养需求和供给的草莓子苗用栽培基质,从而大大地减少肥料投入量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并且为草莓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草莓基质养分含量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的草莓基质中存在的肥料利用率低和草莓植株矮小的问题,提供一种环境更加友好的草莓子苗的栽培模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草莓基质中养分含量的方法,在草莓基质中添加5wt%~15wt%的生物质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质炭占草莓基质的5wt%或15wt%。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质炭为秸秆生物质炭、木料生物质炭、稻壳生物质炭或麦壳生物炭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质炭为秸秆生物质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所述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生物质炭、硝酸和氨水进行反应,获得改性的生物质炭;其中,生物质炭先与硝酸进行反应,然后再与氨水进行反应,获得反应混合物;所述生物质炭、硝酸和氨水的配比为90~130重量份生物质炭;40~65重量份硝酸;12~30重量份氨水;
(2)将改性的生物质炭置入绝氧并通保护气体且密封的处理器中,进行三个阶段的升温处理,第一阶段的升温处理为从常温以7℃/min~10℃/min的速率快速升温至180℃~220℃,第二阶段的升温处理为从第一阶段的终温以2℃/min~4℃/min的速率慢速升至300℃~350℃,继续隔氧裂解1~3小时;第三阶段的升温为从第三阶段的终温以5℃/min的速率匀速升温至400℃~500℃,处理2小时。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15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