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合梁连接节点、施工方法及叠合梁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2011.1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4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瑞清 |
主分类号: | E04C3/22 | 分类号: | E04C3/22;E04B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梁 钢绞线 钢板 连接节点 直筋 混凝土柱 连接件 箍筋 整体抗震能力 高强度骨架 混凝土浇筑 钢板焊接 钢筋骨架 拉力作用 两端设置 锁紧组件 向上拱起 弹性的 拉紧 生产工艺 抗震 建筑物 钢筋 穿过 施工 | ||
1.叠合梁连接节点,包括混凝土柱和叠合梁,所述叠合梁是由钢筋骨架部分和混凝土部分组成的,所述叠合梁端部搭放在混凝土柱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筋骨架部分包括箍筋、直筋、钢绞线和钢板,其中所述直筋位于上部且与箍筋和钢板焊接连接;所述钢绞线位于下部且与两端的钢板使用锁紧组件固定,所述钢绞线在拉力作用下被拉紧使得所述直筋中部具有向上拱起的弧度;
所述叠合梁两端设置有T形槽,且所述T形槽穿过所述钢板上的U形槽;在叠合梁与叠合梁之间或者叠合梁与混凝土柱之间连接件连接,并进行二次混凝土浇筑;所述连接件包括两端的T形部和中间的S形折弯,所述S形折弯具有弹性,且,在S形折弯区域内有填充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为两个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柱上设置有带有T形槽的牛腿,且在所述牛腿和叠合梁之间使用连接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与所述箍筋之间使用钢丝捆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节点中的直筋或者钢绞线之间进行连接。
6.叠合梁的生产工艺,所述叠合梁是由钢筋骨架部分和混凝土部分组成的,所述钢筋骨架部分包括箍筋、直筋、钢绞线和钢板,其中所述直筋位于上部且与箍筋和钢板焊接连接;所述钢绞线位于下部且与两端的钢板使用锁紧组件固定,所述钢绞线在拉力作用下被拉紧使得所述直筋中部具有向上拱起的弧度;
所述叠合梁两端设置有T形槽,且所述T形槽穿过所述钢板上的U形槽;其特征在于,钢筋骨架的成型过程中,对钢绞线有一个预加载力的过程,
首先,制作钢筋骨架,将直筋进行预弯曲,使得直筋中部向上拱起,然后将直筋和两端的钢板进行焊接组装,形成一体,同时将钢绞线的两端初步的固定在钢板上,然后将箍筋等间距的布置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上端的直筋进行连接;
第二步,进行浇筑模具的支撑,将钢筋骨架放入浇筑模具,在U形槽处放置T形芯模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后形成叠合梁,并拆除T形模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合梁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还包括在箍筋和钢绞线之间使用钢丝捆绑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合梁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两端的T形部和中间的S形折弯,所述S形折弯具有弹性,且,在S形折弯区域内有填充物。
9.叠合梁连接节点施工方法,所述叠合梁两端设置有T形槽,且所述T形槽穿过所述钢板上的U形槽;所述连接件包括两端的T形部和中间的S形折弯,所述S形折弯具有弹性,且,在S形折弯区域内有填充物,其特征在于,
将叠合梁的端部搭在混凝土柱子上,在两个相对的叠合梁之间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插入到两个叠合梁的T形槽内,连接件的S形折弯位于梁柱节点二次待浇筑区域内;
最后对该梁柱节点区域进行木模板支护及混凝土浇筑,经过养护硬化后即完成梁柱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叠合梁连接节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两端的T形部和中间的S形折弯,所述S形折弯具有弹性,且,在S形折弯区域内有填充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瑞清,未经孔瑞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201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拼接式钢结构桁架
- 下一篇:混凝土构造柱预设隔离层同步浇筑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