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UV涂料工艺系统及其工艺方法和涂料配方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2228.2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4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殷震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润邦防水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3/80 | 分类号: | B01F33/80;B01D50/60;B01D53/18;B01D53/14;B01D53/74;B01D53/76;B01D53/26;F23G7/06;C09D163/10;C09D167/06;B01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高丽红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uv 涂料 工艺 系统 及其 方法 配方 | ||
1.水性UV涂料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散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2);所述空气净化系统(2)包括净化井(3)、吸入装置(4)和端盖(5);所述净化井(3)埋设在车间地面中;所述端盖(5)配合设置在净化井(3)顶部;所述端盖(5)在竖直方向上自由移动;所述吸入装置(4)包括管路(41)和采集器(42);所述采集器(42)分布在分散系统(1)周围空间内;所述端盖(5)上设置有进气口(501)和出气口(502);所述管路(41)一端与采集器(42)连通,另一端与进气口(501)连通对接;
所述净化井(3)内设置有喷淋腔(31);所述端盖(5)内设置有第一单元腔(51);所述第一单元腔(51)内设置有第一滤网组(511);所述喷淋腔(31)远离第一滤网组(511)的一端与出气口(502)连通;所述第一单元腔(51)与进气口(501)连通;所述喷淋腔(31)内壁顶部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喷头(311);若干所述喷头(311)的喷射路径与废气流通路径对应;所述喷淋腔(31)底部连通设置有第一排液管(312);
所述端盖(5)内还设置有第二单元腔(52);所述第二单元腔(52)与喷淋腔(31)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输送管(401);所述净化井(3)内设置有吸收腔(32);所述吸收腔(32)内装盛有吸收液;所述吸收腔(32)底部连通设置有第二排液管(321);所述第二单元腔(52)与吸收腔(32)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输送管(402);所述第一输送管(401)、第二输送管(402)分别设置在第二单元腔(52)相对的两侧壁面上;所述第二单元腔(52)内设置有干燥装置(521);所述干燥装置(521)包括外壳(522)和吸水材料;所述外壳(522)为中空的饼形结构;所述外壳(522)上设置有若干气孔(524);所述吸水材料填充设置在外壳(522)内部;若干所述气孔沿废气流通方向排布,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外壳(522)边缘处设置有换料口(525);所述外壳(522)的边缘处包覆设置有弧形槽(526);所述弧形槽(526)底部设置有漏料口(527);所述第二单元腔(52)内还设置有回收腔(528);所述回收腔(528)对应设置在外壳(522)的下方,与漏料口(527)相互连通;所述外壳(522)中心处贯穿连接设置有杆件(529);所述杆件(529)的长度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
所述端盖(5)内还设置有第三单元腔(53);所述吸收腔(32)与第三单元腔(53)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输送管(403);所述净化井(3)内设置有光解室(33);所述光解室(33)内设置有紫外灯管组(8);所述第三单元腔(53)与光解室(33)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输送管(404);所述第三输送管(403)、第四输送管(404)与第三单元腔(53)的接口分别设置在位置相对的两侧壁面上;所述第三单元腔(53)内设置有第二滤网组(7);
所述第二滤网组(7)包括滤网片(71)、支撑架(72)和密封框(73);若干所述滤网片(71)平行间隔排布在第三输送管(403)、第四输送管(404)接口之间;所述支撑架(72)包括隔叶(721)和转轴(722);所述隔叶(721)夹持设置在相邻滤网片(71)之间;所述隔叶(721)表面设置有刷毛;所述转轴(722)贯穿滤网片(71),与支撑架(72)中心处连接;转动所述支撑架(72),带动隔叶(721)同步旋转;
所述紫外灯管组(8)包括承重杆(81)、滑杆(82)、第一套筒(83)和第二套筒(84);所述第一套筒(83)和第二套筒(84)为网状结构,镂空设置有通光孔;所述承重杆(81)固定设置在光解室(33)内壁上;所述承重杆(8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输送管(403)、第四输送管(404)位置对应;所述滑杆(82)平行设置在承重杆(81)上方;所述第一套筒(83)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承重杆(81)对应嵌套配合;所述第二套筒(84)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承重杆(81)对应嵌套配合;所述第二套筒(84)靠近第一套筒(83)的端面上设置有嵌槽(842);所述滑杆(82)贯穿第一套筒(83),固定嵌入嵌槽(842)内;所述第一套筒(83)内设置有第一灯管;所述第二套筒(84)内设置有第二灯管;所述第一灯管靠近第二灯管的一端上电性连接设置有电源接头(87);拉动所述滑杆(82),带动第二套筒(84)同步移动,切换与电源接头(87)的连接状态;
所述紫外灯管组(8)还包括换热壳体(88);两件所述换热壳体(88)分别设置在第一套筒(83)和第二套筒(84)内;所述换热壳体(88)包括第一壳层(881)、第一螺旋管(882)和第二壳层(883);第一螺旋管(882)夹持设置在第一壳层(881)和第二壳层(883)之间;所述换热壳体(88)采用石英玻璃制成;所述第一螺旋管(882)上延伸设置有循环泵和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二螺旋管设置在预热室(61)的导热内壁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润邦防水建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润邦防水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22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分子化工原料的浇注设备
- 下一篇:自动控制配液加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