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2230.X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1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何青松;黄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金汤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K13/02;C08K3/22;C08K5/09;C08K5/098;C08K3/04;C08K3/36;C08K3/06;C08K5/14 |
代理公司: | 35218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小勤 |
地址: | 36101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橡胶材料 制备 三元乙丙橡胶 活性氧化锌 抗撕裂性能 流动分散剂 耐疲劳性能 弹性缓冲 动静刚度 独特配方 分批混合 过氧化物 乙丙橡胶 原料组成 白炭黑 防老剂 静刚度 软化油 硬脂酸 硫磺 充油 开炼 密炼 炭黑 制件 | ||
1.一种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材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乙丙橡胶在125℃时的门尼粘度为80-100,乙烯含量不超过50wt%,三元单体含量不超过10wt%;
任选的,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为朗盛三元乙丙橡胶8550C,在125℃时的门尼粘度为80,乙烯含量为48wt%,三元单体含量为5.5wt%;
任选的,所述充油乙丙橡胶的冲油份数为70-80份;
任选的,所述充油乙丙橡胶为韩国锦湖充油乙丙橡胶KEP980。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黑由橡胶炭黑N550和橡胶炭黑N774组成,所述橡胶炭黑N550和所述橡胶炭黑N774的质量比为1:1-3:2;
任选的,所述软化油为石蜡油P600;
任选的,所述流动分散剂为硬脂酸皂;
任选的,所述BIBP类过氧化物为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重量份称取原料;
密炼:将三元乙丙橡胶和充油乙丙橡胶投入密炼机中,塑炼2-4分钟,投入活性氧化锌、硬脂酸、炭黑、白炭黑、流动分散剂混炼3-5分钟;再加入软化剂混炼3-5分钟;当温度达到115-125℃最后加入BIBP类过氧化物和硫磺混炼0.1-1分钟,得到密炼好的胶料;
开炼:将密炼好的胶料投入开炼机,辊距为5-6mm,翻滚2次,辊距调为1-1.5mm薄通2次,辊距为调为5-6mm翻滚2次后出片,出片厚度为5-1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重量份称取原料;
密炼:将三元乙丙橡胶和充油乙丙橡胶投入密炼机中,塑炼3分钟,投入活性氧化锌、硬脂酸、炭黑、白炭黑、流动分散剂混炼4分钟;再加入软化剂混炼4分钟;当温度达到115-125℃最后加入BIBP类过氧化物和硫磺混炼0.5分钟,得到密炼好的胶料;
开炼:将密炼好的胶料投入开炼机,辊距为5-6mm,翻滚2次,辊距调为1-1.5mm薄通2次,辊距为调为5-6mm翻滚2次后出片,出片厚度为7-9m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乙丙橡胶在125℃时的门尼粘度为80-100,乙烯含量不超过50wt%,三元单体含量不超过10wt%;
任选的,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为朗盛三元乙丙橡胶8550C,在125℃时的门尼粘度为80,乙烯含量为48wt%,三元单体含量为5.5wt%;
任选的,所述充油乙丙橡胶的冲油份数为70-80份;
任选的,所述充油乙丙橡胶为韩国锦湖充油乙丙橡胶KEP980。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黑由橡胶炭黑N550和橡胶炭黑N774组成,所述橡胶炭黑N550和所述橡胶炭黑N774的质量比为1:1-3:2;
任选的,所述软化油为石蜡油P600;
任选的,所述流动分散剂为硬脂酸皂;
任选的,所述BIBP类过氧化物为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
10.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橡胶材料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弹性缓冲制件,尤其是汽车吊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金汤橡塑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金汤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223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维护蓄电池外壳用共聚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热输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