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气开关柜用固封极柱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2452.1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5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沈涛;袁博;付亚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盈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33/662;H01H9/52;H02B13/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开关柜 用固封极柱 | ||
本发明涉及真空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开关柜用固封极柱,解决了环氧树脂壳体易开裂;环氧树脂散热差;环氧树脂难降解,很不环保;浇铸固化及后期装配步骤繁琐;限制气箱内部空间;铜制零件过多价格昂贵,外部连接回路铜棒通过导电块,增大了接触不良发热隐患现有技术的问题。一种充气开关柜用固封极柱极柱外壳。本发明采用尼龙及玻璃纤维材料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改善了外壳开裂的情况,减轻了因环氧树脂难易回收降解的污染程度;改善了固封极柱散热情况;提高极柱装配效率针对裸露导电件,提高绝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开关柜用固封极柱。
背景技术
12kV配电设备中,充气开关柜因其体积小,性能优越,是目前的主流设备。而固封极柱作为充气开关柜中主要开断元件,其机械强度,电气性能及耐候性必须得到保证;现有充气开关柜固封极柱,一般由极柱绝缘壳体、静端导电块、灭弧室、灭弧室硅胶层、铜排软连接、动端导电块、绝缘拉杆、连接灭弧室和绝缘拉杆的双头螺杆、波纹管、密封圈及固定嵌件等组成。绝缘壳体材料多为环氧树脂,通过自动压力凝胶成型工艺(APG)将真空灭弧室及其他零件用环氧树脂固化连结,整个极柱成为一个整体的部件,外形多为椭圆柱状。
现有的环氧树脂壳体易开裂,真空灭弧室的陶瓷壳与环氧树脂的膨胀系数差别过大,加工时,操作不当,或环境温度变化过快均会引起开裂问题;环氧树脂散热差,整体凝胶成型包覆厚度大,散热差,若减小厚度,机械强度下降;环氧树脂难降解,废料及报废产品回收利用价值不高,降解周期长,很不环保;零件较多,浇铸固化及后期装配步骤繁琐,耗时;零件多,导致体积任然较大,限制了气箱内部空间;铜制零件过多价格昂贵,外部连接回路铜棒通过导电块,增大了接触不良发热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开关柜用固封极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环氧树脂壳体易开裂,真空灭弧室的陶瓷壳与环氧树脂的膨胀系数差别过大,加工时,操作不当,或环境温度变化过快均会引起开裂问题;环氧树脂散热差,整体凝胶成型包覆厚度大,散热差,若减小厚度,机械强度下降;环氧树脂难降解,废料及报废产品回收利用价值不高,降解周期长,很不环保;零件较多,浇铸固化及后期装配步骤繁琐,耗时;零件多,导致体积任然较大,限制了气箱内部空间;铜制零件过多价格昂贵,外部连接回路铜棒通过导电块,增大了接触不良发热隐患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开关柜用固封极柱,包括包括由尼龙PA66或者PA6及玻璃纤维混合材料并添加抗氧剂和硅酮作为助剂制成的极柱外壳,极柱外壳的内部设有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表面与极柱外壳之间填充有硅橡胶层,极柱外壳远离真空灭弧室的一端嵌套有密封盘,密封盘与真空灭弧室之间穿设有绝缘拉杆,绝缘拉杆一端插入真空灭弧室的内部,绝缘拉杆另一端贯穿密封盘延时至外部,绝缘拉杆与极柱外壳之间设有极柱腔体伞裙,极柱外壳的表面位于真空灭弧室和极柱腔体伞裙之间区域开设有极柱散热孔,极柱外壳表面固定连接有前下端嵌件,前下端嵌件与绝缘拉杆靠近真空灭弧室的一侧之间连接有铜排软连接,极柱外壳的表面位于密封盘一侧固定连接有极柱固定安装台,极柱固定安装台底部开设有四个极柱固定安装孔。
优选的,极柱固定安装台的厚度为二十毫米。
优选的,极柱外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尼龙及玻璃纤维材料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改善了外壳开裂的情况,减轻了因环氧树脂难易回收降解的污染程度;改善了固封极柱散热情况;提高极柱装配效率针对裸露导电件,提高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立体图;
图2为图1中主视局部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盈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盈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24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香菇液体菌种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