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琉璃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2522.3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5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邱县明楼琉璃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36 | 分类号: | C04B33/36;C04B33/04;C04B33/13;C04B41/86;C03C8/00 |
代理公司: | 34129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74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琉璃瓦 制备 琉璃制品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领域 生物质纤维 国家建材 国家建筑 抗冻性能 抛光 抗弯曲 吸水率 急冷 坯料 坯体 烧成 施釉 釉料 注浆 成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琉璃瓦的方法,属于琉璃瓦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注浆坯料的制备;(2)成型;(3)坯体的处理;(4)釉料的制备;(5)施釉;(6)烧成、抛光。本发明方法能够降低琉璃瓦的吸水率,提高琉璃瓦的抗弯曲强度,并且耐急冷急热以及抗冻性能均能达到国家建筑琉璃制品标准GB 9197‑88及国家建材行业建筑琉璃制品标准JC/T 765‑2006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琉璃瓦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琉璃瓦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流光溢彩的琉璃瓦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物件,通常施以金黄、翠绿、碧蓝等彩色铅釉。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装饰。琉璃瓦经过历代发展,已形成品种丰富、型制讲究、装配性强的系列产品,常用的普通瓦件有:筒瓦、板瓦、句头瓦、滴水瓦、罗锅瓦、折腰瓦、走兽、挑角、正吻、合角吻、垂兽、钱兽、宝顶等等。现有的琉璃瓦通常都是采用多种泥料混合烧制而成,其釉层一般较厚而产生应力,质量重,易导致产品釉面出现龟裂、崩剥的缺陷,不够光滑平整,且泥料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污染,成本和能耗高,产品的质量不够稳定。现今关于高山琉璃瓦性能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多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申请号为:CN201510292856.5公开了一种利用黑土制备的琉璃瓦,该琉璃瓦坯体由黑土、镁铝尖晶石、钾长石、石英、碳酸镁、钢纤维、酚醛树脂、淀粉和稻壳组成;该琉璃瓦釉料由氧化铁黄、氧化钴、长石粉、纳米氧化锌、氮化硅、碳纤维、二氧化锡、TEOS、聚四氟乙烯组成,该琉璃瓦表面光滑整洁、色泽鲜艳亮丽,具有优良的抗压、耐火和耐酸碱的性能,且质量轻,吸水率低,透气性好,成本低。该发明通过优化琉璃瓦坯体和釉料的组成,来提高琉璃瓦的呈色效果、抗压、耐火和耐酸碱的性能以及吸水率和透气性等物化性能,很显然该发明对制备方法没有显著的改善,仅仅对原料的组成进行了调整,其黑土与其他原料成分之间的相容性不佳,整体的使用稳定性不好,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琉璃瓦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物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琉璃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注浆坯料的制备:
a. 将竹浆纤维浸入处理液A中,然后将浸有竹浆纤维的处理液A进行水浴加热处理,水浴加热后立刻置于低温环境中静置30~40min后离心,弃去上清,用纯化水进行离心清洗3~4次后,取出沉淀烘干备用;
b. 将操作a处理液A处理后的竹浆纤维与环氧树脂粉末按照重量比为8~10:1~1.3共同置于珠磨机内进行研磨处理,完成后置于电子束辐照装置内进行辐照处理,完成后取出混合粉末备用;
c. 将操作b中所得的混合粉末放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即得生物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备用;
d. 称取相应重量份的陶土67~73份、生物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9~11份、煤矸石7~9份、煤研灰4~6份、丙二醇脂肪酸酯1~2份混匀后进行湿法球磨至200目筛,筛余量为0.2~0.4wt%;
(2)成型:
将步骤(1)所得的注浆坯料经脱水成泥饼,并陈泥4~5天,然后进行真空脱气后进行冷等静压成型,保持40~50min,烘干得坯体;
(3)坯体的处理:
将步骤(2)中所得的坯体置于等离子体发生器中进行冷等离子体处理,处理后取出备用;
(4)釉料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邱县明楼琉璃瓦有限公司,未经霍邱县明楼琉璃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2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