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微电极在对苯二酚检测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3483.9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2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白雪;张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48;B82Y30/00;B82Y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微电极 苯二酚 检测 中的 应用 | ||
1.一种碳纤维微电极在对苯二酚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是,包括:
构建电化学三电极体系,包括以所述碳纤维微电极为工作电极,以铂丝为辅助电极,以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
配制不同浓度的对苯二酚溶液;
将所述三电极体系分别置于所述不同浓度的对苯二酚溶液中,绘制一定电压范围下,所述三电极体系在所述不同浓度的对苯二酚溶液中的示差脉冲伏安曲线;
利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
所述碳纤维微电极包括复合碳纤维,所述复合碳纤维分为连接段和自由段,多个所述复合碳纤维的连接段固定在铜丝上;所述复合碳纤维包括碳纤维基体,所述碳纤维基体上负载硼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和氧化锌纳米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微电极在对苯二酚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是,以pH为7.0的PBS作为支持电解质,配制对苯二酚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微电极在对苯二酚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电压范围是-0.1~0.3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微电极在对苯二酚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碳纤维的直径为7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微电极在对苯二酚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是,用导电银胶将所述复合碳纤维固定在铜丝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微电极在对苯二酚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碳纤维微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硼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溶液;
制备氧化锌纳米棒修饰碳纤维;
将所述氧化锌纳米棒修饰碳纤维放在所述硼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溶液中浸泡后取出并烘干,得到复合碳纤维;
将多个所述复合碳纤维的一段固定在铜丝上,形成所述碳纤维微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微电极在对苯二酚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硼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直径为2~3n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微电极在对苯二酚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是,将葡萄糖和硼酸作为反应物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硼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微电极在对苯二酚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是,通过室温沉积法在碳纤维基体表面覆盖氧化锌种子层,将覆盖有氧化锌种子层的碳纤维基体放入(Zn(NO)3)2·6H2O和六次甲基四胺的水溶液中水热处理得到氧化锌纳米棒修饰碳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348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