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碱性化学抛光液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3651.4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2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辉;欧阳贵;刘传烨;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3/02 | 分类号: | C23F3/02 |
代理公司: | 42222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楚 |
地址: | 43003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抛光液 抛光 无机增稠剂 光亮剂 抛光液 铝合金表面处理 硅钼杂多酸 碱性化学 抛光表面 氢氧化钠 生产效率 水体环境 硅酸钠 硫酸铜 水环境 碳酸钠 钨酸盐 钼酸盐 失重 废液 无磷 电子产品 美观 排放 替代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表面处理用化学抛光液,尤其涉及一种无磷、氮组分的碱性化学抛光液。包括氧化光亮剂4~6g/L、氢氧化钠300~350g/L、无机增稠剂100~150g/L、硫酸铜0.5~0.8g/L、其余为水,所述氧化光亮剂选自钼酸盐,钨酸盐,硅钼杂多酸盐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增稠剂选自碳酸钠或硅酸钠。本发明的化学抛光液,完全不含磷、氮、氟等对水环境有害组分,得到的样品抛光表面光泽均匀、细致美观,而且抛光亮度高、失重量小,满足相关电子产品对抛光质量的要求。可以用以替代原酸性或碱性含磷、氮抛光液,完全消除化学抛光液废液中磷、氮的排放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增加企业抛光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表面技术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表面无磷、氮组分的碱性化学抛光液。
背景技术
化学抛光是一项无需外加电源,操作简便,效率高、并适合复杂金属工件表面光亮化技术。铝及其合金材料在各领域用量大、范围广,铝合金表面相对其他金属材料更适合化学抛光工艺,其抛光件可达到镜面光亮效果。因此,相关铝合金化学抛光技术研究的最多,也是最常用的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之一。
铝合金化学抛光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体系。酸性抛光体系是较早研究的基础工艺体系,经历了从传统三酸(硫酸、硝酸、磷酸)工艺,到抑制有毒氮氧化物产生的“无黄烟”体系,再到完全无硝酸二酸抛光体系的发展研究。市面上二酸抛光已经有成熟的工艺在应用,可完全达到三酸抛光体系性能指标,且可以完全消除硝酸成分带来的有毒氮氧化物对操作工人的身体伤害。但在酸性体系中,提供粘性环境的磷酸主成分是不可或缺地,其带来的含高磷废液排放对生产企业来说,始终是个难于解决的问题。随着化工行业环保风暴的持续,铝合金表面化学抛光处理市场上,特别是环湖水体保护区域企业,亟需一种无氮而且无磷排放的化学抛光液技术。
相比酸性体系,碱性体系优点在于,它是一种可以实现完全无磷、氮排放的化学抛光技术。铝合金化学抛光碱性体系以强碱性物质为基础成分,完全可以辅于无磷、氮的添加剂达到抛亮金属表面的目的。
碱性体系的缺点在于,抛光亮度不如酸性体系。现有技术一般不能如酸性体系一样,可以得到镜面光亮装饰效果,且对铝合金种类选择性较大。因此,碱性抛光体系适用范围较酸性体系窄,一般适用于亮度要求不高的1、5、6系列挤压铝型材和板材。
铝合金碱性化学抛光大多都是围绕提高光亮度,消减或去除磷对水体环境的影响而展开的研究,而如何消除含氮化物的污染很少涉及。如中国专利CN102925900A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碱性抛光液,其组成成分含有100~150g/L的亚硝酸钠,10~20g/L的磷酸钠;CN103668228A公开的碱性抛光液中,含有145-180g/L的亚硝酸铵,155~200g/L硝酸钠,100-150g/L的磷酸钠;同样,日本专利JPS55845380A公开的文献中含有硝酸钠、亚硝酸钠、磷酸钠等成分,最近中国专利CN104694931A与CN106676529A都公开了一种不含磷的铝合金化学抛光液,但其配方中仍含有硝酸钠50~200g/L、溴酸钠25~100g/L,少量氟化钠等不环保、不安全成分。因此,铝合金环保型碱性抛光液需要进一步研究,无磷、氮排放的化学抛光工艺对水体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全无磷、氮组分的铝合金碱性化学抛光液配方,在要求的抛光条件下,抛光光亮度达到原含磷、氮抛光液抛光效果,可以实现铝合金化学抛光生产,无磷、氮排放的环保要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铝合金碱性化学抛光液,包括如下组分:
氧化光亮剂:4~6g/L;
氢氧化钠:300~350g/L;
无机增稠剂:100~150g/L;
硫酸铜:0.5~0.8g/L;
其余: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36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