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交车动力锂电池保温机务管理方法和云管理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3773.3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1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敏;李鸿海;林佳享;孙玮佳;陈龙志;潘玉晶;彭振文;柯志达;苏亮;陈卫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H01M10/615;H01M10/625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2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车 动力 锂电池 保温 机务 管理 方法 服务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车动力锂电池保温机务管理方法和云管理服务器,本管理方法利用车联网技术获取车辆的保温相关数据并形成电池升温曲线函数和电池降温曲线函数,进而在运营阶段通过电池降温曲线函数实时预测剩余回场时长和回场温度,从而保证运营阶段的行车安全;同时在回场阶段,选择充电保温策略所需的辅助加热功率、加热时间、充电功率、充电时间及加热充电的顺序,对电池升温曲线函数进行拟合,合理地安排充电和辅助加热,以保证在低温环境下,车辆的电芯温度和剩余电量满足次日首班运营条件,避免低温下锂电池的电芯温度、剩余电量管理不及时造成的出车延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交车机务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动力锂电池保温机务管理方法和云管理服务器。
背景技术
在能源危机共识下,新能源纯电汽车是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可有效缓解危机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解决方案,因此也需要发展出适应纯电能源环境下的各种车载动力电池的运行环境保证系统。为保证寒冷地区的电力驱动车辆在-20℃以下的气温情况下正常行驶,根据GBT 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二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7.1.4中规定:蓄电池包和系统需要测试0℃和-20℃下的1/3C,1C和Imax(T)能量和容量。按照目前的锂电池低温性能水平,绝大部分厂家的锂电池都无法在无电芯加热保温措施的情况下满足-20℃低温环境能量和容量的性能指标。我国北纬45°以上的高纬度地区,冬天气温常常低于-30℃,在这种情况下,公交车运营机务管理中,避免纯电公交车的动力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静置过度降温无法顺利启动的电池温度管理系统闲的尤为重要。传统的纯电公交车锂电池低温温度管理方案一个缺陷是依靠人工经验判断,没有系统的对动力电池的热特性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人工记忆和经验行车的车辆动力电池温度管理过于粗放,电池加热时机、加热时间、功率等相关管理参数没有系统的理论依据,缺乏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车动力锂电池保温机务管理方法,能智能化的对动力电池的电芯温度和剩余电量(SOC)进行管理,从而保证运营阶段的行车安全;同时为低温环境下的回场的公交车合理的安排充电时间和辅助加热的功率、时长,以保证次日车辆能正常运营,避免低温下锂电池温度、剩余电量管理不及时造成的出车延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交车动力锂电池保温机务管理方法,包括:建立电池升温曲线函数,所述电池升温曲线函数是基于充电保温策略的函数,输入起始时间点及该时间点的起始温度、起始剩余电量,根据充电保温策略,计算获得在目标时间点的目标温度和目标剩余电量;所述充电保温策略包括:辅助加热功率、加热时间、充电功率、充电时间及加热充电的顺序;
当车辆回场时,执行回场充电保温管理流程,所述回场充电保温管理流程包括:
获取回场参数:回场时间点,及回场时间点的回场温度和回场剩余电量;
获取充电保温目标参数:停车场下班时间点,即第一目标时间点,及第一目标时间点的第一目标电芯温度和第一目标剩余电量;
以回场时间点,回场温度和回场剩余电量为所述起始时间点、起始温度和起始剩余电量;
及以第一目标时间点,第一目标电芯温度和第一目标剩余电量为所述目标时间点、目标温度和目标剩余电量;
选择充电保温策略所需的辅助加热功率、加热时间、充电功率、充电时间及加热充电的顺序,对所述电池升温曲线函数拟合,以满足在第一目标时间点的预期电芯温度大于等于第一目标电芯温度,在第一目标时间点的预期剩余电量大于等于第一目标剩余电量。
进一步的,所述选择充电保温策略所需的辅助加热功率、加热时间、充电功率、充电时间及加热充电的顺序,对所述电池升温曲线函数拟合,以满足在第一目标时间点的预期电芯温度大于等于第一目标电芯温度,在第一目标时间点的预期剩余电量大于等于第一目标剩余电量,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37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