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龟子绿僵菌和二氯噻吡嘧啶复配杀二化螟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3906.7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5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夏玉先;彭国雄;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谷百奥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3/04 | 分类号: | A01N63/04;A01N43/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50209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石欢欢<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02760 重庆市璧山***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龟子绿僵菌 二化螟 氯噻 嘧啶 协同增效作用 微生物真菌 杀生剂 | ||
本发明属于含有微生物真菌的杀生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二化螟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金龟子绿僵菌和二氯噻吡嘧啶。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金龟子绿僵菌和二氯噻吡嘧啶具有对二化螟的显著协同增效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有微生物真菌的杀生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龟子绿僵菌和二氯噻吡嘧啶杀二化螟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又名钻心虫、蛀心虫、蛀杆虫等,属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草螟亚科,二化螟种,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二化螟对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都会造成危害。在水稻分蘖期,二化螟幼虫会蛀蚀水稻幼苗,使水稻枯萎;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二化螟幼虫会蛀蚀水稻茎秆,使水稻孕穗失败,出现枯孕穗和白穗;在水稻灌浆期和乳熟期,二化螟幼虫会蛀蚀水稻茎秆,造成水稻无法正常灌浆,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瘪粒增多等情况,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蚕豆、麦类以及芦苇、稗、李氏禾等杂草(“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许建臣等,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7期,第31页摘要第1行,公开日2009年08月12日;“二化螟人工饲养技术的优化”,张芝雯,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第1页第1段第1-7行,公开日2018年12月31日)。
二化螟的越冬场所广,其主要以高龄幼虫在稻桩、稻草、油菜、茭白、甘蔗、玉米残枝、禾本科杂草及其低洼滩田芦苇等。20世纪90年以来,我国大面积实行了稻麦免耕栽培技术,免耕稻桩对二化螟越冬幼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二化螟越冬幼虫死亡率大大降低,存活率提高,这使得越冬后二化螟残留基数高;死亡率低,一般年份越冬期间死亡率为20%-30%,暖冬年份越冬幼虫死亡率不足20%。水稻品种全面优化,杂交粳稻(寒优湘晴)逐年扩大,而二化螟喜趋于杆高、茎粗、叶宽大、色浓绿的稻田内产卵,而杂交稻正好具备该方面特点。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等新栽培技术的推广,提高了水稻秧苗的素质,进一步改善了二化螟的食料条件,有利于二化螟种群的繁殖,播种期提早,相对增加了一代有效虫卵量,提高了增殖率,同时二化螟的抗药性提高,对二化螟种群增殖也起了促进作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为二化螟生存、繁殖、危害和越冬提供了场所和食料,导致虫量增加,发育进程不齐,增加了防治工作难度,加重了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二化螟发生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危害日趋严重(“水稻二化螟上升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汪明根等,上海农业科技,2004年第1期,第24页第1段第1-2行、第24页第2段第1-5行、第24页第3段第6-7行、第24页第4段第1-2行、第24页第5段第1-2行、第25页第2段第1-5行,公开日2004年08月11日)。
因此,研究能够有效防治二化螟的药剂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二化螟的组合物,该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金龟子绿僵菌和二氯噻吡嘧啶具有对二化螟的显著协同增效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杀二化螟的组合物,活性成分包括金龟子绿僵菌和二氯噻吡嘧啶。
所述杀二化螟是指物质提高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草螟亚科,二化螟种昆虫的死亡率或抑制其生长率的能力。
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包括金龟子绿僵菌和二氯噻吡嘧啶的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金龟子绿僵菌和二氯噻吡嘧啶具有对二化螟的显著协同增效作用。
进一步,所述金龟子绿僵菌为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进一步,金龟子绿僵菌和二氯噻吡嘧啶的配比为1×1000亿个孢子-14×1000亿个孢子:1-14g二氯噻吡嘧啶。
进一步,金龟子绿僵菌和二氯噻吡嘧啶的配比为4×1000亿-12×1000亿个孢子:3-11g二氯噻吡嘧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谷百奥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谷百奥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3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绿僵菌和细菌复配杀草地贪夜蛾的药剂
- 下一篇:一种昆虫驱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