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解油脂的干酪乳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4563.6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3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顾瑞霞;陶志强;王丽;关成冉;陈大卫;张臣臣;黄玉军;陈霞;马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C19/06;A23L13/40;A23L33/135;C12R1/245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刘海霞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油脂 干酪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干酪乳杆菌F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353。干酪乳杆菌F1能够降解调和油、花生油和芝麻油,对调和油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21.23%。该菌株能测到明显的脂肪酶活性,酶活高达17.79U/mL。同时,干酪乳杆菌F1能够降解调和油中的多种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棕榈酸、油酸及月桂酸等主要的脂肪酸,对调和油中脂肪酸的总降解率可达1.63mg/mL。干酪乳杆菌F1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胆盐的耐受实验中表现出优异的耐酸耐胆盐能力,能够耐受人体的胃液和肠液,可作为性能优良的益生菌,在肠道中存活并发挥作用。本发明的干酪乳杆菌F1能够作为食品添加剂或者直接制成食品、保健品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乳酸菌技术领域,涉及一株降解油脂的干酪乳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膳食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对维持人体能量平衡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食物供应充足等因素,膳食中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过高的膳食脂肪摄入可以促进肥胖、冠心病、糖尿病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减少脂肪摄入的方式主要是改变食物的烹饪方式、减少摄入或者采用油脂替代物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脂肪的摄入,但是人们还是难以抵御高油脂食品诱人的口感和风味。
油脂在摄入后主要是依靠小肠内的胰脂肪酶和胃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短链脂肪酸,而对于老年人及新生儿,脂肪酶量少、活性低,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弱,经常会出现脂肪消化不良性腹泻。
研究表明,微生物能水解油脂,目前已经筛选出很多能够降油脂的微生物,包括Bacillus spp.,Pseudomonas,Aeromonas,Acinetobacter,Candida等,筛选出的这些降解油脂的微生物主要用于工业废水、餐厨垃圾处理等方面,因此,筛选能用于食品或直接食用的降油脂菌具有重要意义。
乳酸菌是一大类能利用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乳酸菌具有缓解乳糖不耐受、降低胆固醇水平、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在工业乳酸生产、食品发酵以及保健产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发酵酸奶、干酪、乳饮料、微生态制剂、发酵香肠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能够有效降解油脂的适用于食品制备或者直接食用的干酪乳杆菌。
发明人以调和油为唯一碳源,通过菌体富集及初筛、复筛培养等,从糯米酒糟中筛选出一株降解调和油、花生油和芝麻油三种油脂的菌株,且对调和油的降解效果最好,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命名为干酪乳杆菌F1。该菌株已于2019年8月1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353。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干酪乳杆菌F1的培养方法,具体为:将干酪乳杆菌F1接种到以油脂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pH为7.0,培养温度为37℃,发酵培养。
干酪乳杆菌是可用于保健食品中的一种益生菌,具有降油脂功能的干酪乳杆菌因其可降低油脂含量、产生具有特殊风味的短链脂肪酸赋予食品特殊的风味等功能,可用于多种食品加工处理中,如生产奶酪、香肠、各种含油糕点及菌粉等。另外,现有含油脂污水处理均采用好氧菌,水面油层会使溶解氧被微生物利用以后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从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对油脂的降解,干酪乳杆菌是兼性厌氧菌,可以和好氧菌混合用于含油脂污水的处理。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干酪乳杆菌F1在降解油脂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具体的应用方法为:将干酪乳杆菌F1接种到含有油脂的物质中,进行油脂的降解。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降解油脂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所述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中含有干酪乳杆菌F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45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