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射填充物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8289.X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9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金振华;曾晨光;杨习锋;区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益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48 | 分类号: | A61L27/48;A61L27/58 |
代理公司: | 广州蓝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2 | 代理人: | 陈梓赫;欧阳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 填充物 | ||
本发明将PCL(聚己内酯)、PGA(聚乙交酯)、PVA(聚乙烯醇)、PLA(聚乳酸)、PDO(聚二氧环己酮)、P‑TMC(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等可吸收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制备成小于200微米的可吸收类合成高分子微球,再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分散,以获得降解时间持久可控的注射填充物。另外,将CMC(羧甲基纤维素)、MC(甲基纤维素)等表面活性剂以极低的比例添加到透明质酸钠凝胶和可吸收高分子微球的混合体系中时,能够对其中的微球在湿热灭菌时的形态维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本发明中使用可吸收类合成高分子微球延长注射填充物的降解周期,另外,注射填充物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使可吸收类合成高分子微球表面形成保护,防止在高温作用下软化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美容填充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填充物。
背景技术
自90年代起,国家确立“医疗美容科”为医疗机构的“一级诊疗科目”,医美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其中,以微整形为目前发展主要趋势,注射填充为微整形中主要的整形手段之一,具有不需开刀、术后创口小、创伤时间短的优点。
现有以透明质酸为主的注射填充物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
1、常为无菌灌装产品,未经终端灭菌需要非常严格的中间过程控制,生产管理成本高昂,且对最终产品的无菌性的保障性较低;
2、透明质酸降解时间过快,难以维持植入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即便经过交联的透明质酸钠凝胶也只能维持半年的降解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填充物,延长降解时间同时可进行终端灭菌。
本发明将PCL(聚己内酯)、PGA(聚乙交酯)、PVA(聚乙烯醇)、PLA (聚乳酸)、PDO(聚二氧环己酮)、P-TMC(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等可吸收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制备成小于200微米的可吸收类合成高分子微球,再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中分散,以获得降解时间持久可控的注射填充物。
另外,将CMC(羧甲基纤维素)、MC(甲基纤维素)等表面活性剂以极低的比例添加到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和可吸收类合成高分子微球的混合体系中时,能够对其中的微球在湿热灭菌时的形态维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综上,本发明中使用可吸收类合成高分子微球延长注射填充物的降解周期,另外,注射填充物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使得可吸收类合成高分子微球表面形成保护,防止其在高温作用下软化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湿热灭菌前的注射填充物的形态图;
图2为未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注射填充物湿热灭菌后的形态图;
图3-图6为加入0.1%MC、加入0.2%CMC、加入0.2%吐温、加入0.1%糊精的注射填充物湿热灭菌后的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填充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1~50%的可吸收类合成高分子微球、1~50%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0.01~5%的表面活性剂和10%~90%中性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益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益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82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