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余热循环系统的自动调温装置及其自动调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8323.3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7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蒋礼兵;曹波;杨晶歆;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3/06 | 分类号: | F28C3/06;F28C3/08;F28F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潘甦昊 |
地址: | 212001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余热 循环系统 自动 调温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余热循环系统的自动调温装置及其自动调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温装置包括热水入口(1)、蒸汽入口(2)、冷水入口(3)、恒温水出口(4)、罐体(5)、保温层(6)、加热盘管(7)、出水孔(8)、搅拌叶片(9)、及中控台(10);能够将冷凝水调温至合适温度,进入下一级热能利用,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根据热水入口和恒温水出口位置设置的温度实时检测值与预设恒温水温度值的比较,通过中控台实现对蒸汽入口和冷水入口的启闭控制,从而能够实现罐体内部温度的准确、自动调节,以保证恒温出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环保恒温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余热循环系统的自动调温装置及其自动调温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餐厨废弃物越来越多,能否将其妥善处置,将直接关系到食品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事业的快速发展,污泥产生量日益增加。
在处理餐厨废弃物与污泥治理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热能与蒸汽的使用,通常方式为将自来水软化后通入锅炉燃烧产生蒸汽,利用完热能后,将蒸汽冷凝水排掉。此方法不能将热能与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余热循环系统的自动调温装置及其自动调温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余热循环系统的自动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温装置包括热水入口、蒸汽入口、冷水入口、恒温水出口、罐体、保温层、加热盘管、出水孔、搅拌叶片、及中控台;其中,所述罐体为圆柱中空结构,在所述罐体的外周包覆有一层保温层,在所述罐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两根螺旋加热盘管,在每根加热盘管上沿加热盘管的缠绕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加热盘管包括热水加热盘管和蒸汽加热盘管,其中热水加热盘管的一端从所述罐体内部向所述罐体外部一侧穿出并连接有热水入口,蒸汽加热盘管的一端从所述罐体内部向所述罐体外部另一侧穿出并连接有蒸汽入口,在所述罐体的上方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的冷水入口,在所述罐体的上方另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的恒温水出口,所述恒温水出口位于冷水入口的下方、且位于热水入口和蒸汽入口的上方,在所述罐体的内部且位于罐体上壁的下方设置有搅拌叶片,在所述热水入口、蒸汽入口、冷水入口、及恒温水出口位置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中控台分别与蒸汽入口、冷水入口连接以根据各位置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实时控制蒸汽入口、冷水入口的启闭。
进一步地,在所述蒸汽入口位置设置有止回阀。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台与搅拌叶片连接以根据调温需求控制所述搅拌叶片的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台与热水入口及恒温水出口连接以根据调温需求控制所述热水入口及恒温水出口的进水流速及出水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热水加热盘管和蒸汽加热盘管相互紧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盘管在缠绕形成的每一圈之间存在径向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热水加热盘管(7-1)和所述蒸汽加热盘管(7-2)上开设的出水孔(8)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余热循环系统的自动调温装置的自动调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中控台中设定一个预设恒温水温度值A;
2)当热水入口进水时,判断热水入口位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实时温度值与预设恒温水温度值A的关系;
2.1)若热水入口位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实时温度值小于预设恒温水温度值A,则中控台控制蒸汽入口打开,冷水入口关闭;
2.2)若热水入口位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实时温度值大于预设恒温水温度值A,则中控台控制蒸汽入口关闭,冷水入口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83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