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钢质模锻活塞热处理可调控温炉及其热处理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8439.7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7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徐皓;刘铭;徐逸非;刘江;谢玉燕;许梦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1/00 |
代理公司: | 34131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祥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冷装置 模锻 活塞 热处理工艺 回热管道 节能减排 冷风风机 冷风入口 热处理过程 热处理装置 传送带 热处理 金相组织 出风口 晶粒度 可调控 冷却段 入风口 温控 合格率 客户 出口 生产 | ||
1.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钢质模锻活塞热处理可调控温炉,包括布料装置(1)、快冷装置(2)和热处理装置(3),所述的热处理装置(3)包括热处理传送带(4),所述布料装置(1)的下料口位于快冷装置(2)的传送带(6)上方,快冷装置(2)的传送带(6)落料端位于热处理传送带(4)上方,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回热管道(5),所述的热处理传送带(4)自前至后分为第一控温段、第二控温段、第三控温段和冷却段,所述回热管道(5)的入口安装在快冷装置(2)的上方,回热管道(5)的出口安装在热处理装置(3)冷却段的上方,快冷装置(2)的侧部位于传送带(6)下方开有冷风入口(7),冷风风机(8)安装在快冷装置(2)旁,冷风风机(8)的入风口朝向外界、出风口与快冷装置(2)的冷风入口(7)通过管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钢质模锻活塞热处理可调控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处理传送带(4)内第一控温段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11)、第二控温段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12)、第三控温段设有若干个第三凹槽(13),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和第三凹槽(13)内均安装有电辐射管(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钢质模锻活塞热处理可调控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凹槽(11)内电辐射管(14)的数量大于第二凹槽(12)内电辐射管(14)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钢质模锻活塞热处理可调控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处理装置(3)位于第一控温段、第二控温段、第三控温段的顶部均安装有球面风叶均风风机(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钢质模锻活塞热处理可调控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热管道(5)内壁、热处理装置(3)内顶处均设有保温层(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钢质模锻活塞热处理可调控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传送带(4)的传输网带为人字形编织网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钢质模锻活塞热处理可调控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传送带(4)的出料处安装有Y型出料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钢质模锻活塞热处理可调控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冷装置(2)的底部安装有氧化皮收集口(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钢质模锻活塞热处理可调控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冷装置(2)内安装有均风蜂窝板(17),均风蜂窝板(17)位于传送带的上方,均风蜂窝板(17)的材质为高温耐热不锈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钢质模锻活塞热处理可调控温炉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1)钢质模锻活塞预处理件在快冷装置(2)上进行快速冷却,钢质模锻活塞预处理件从1050度降至720度;
102)钢质模锻活塞预处理件在热处理装置(3)的第一控温段进行保温0.5小时,钢质模锻活塞预处理件从720度降至420度;
103)钢质模锻活塞预处理件在热处理装置(3)的第二控温段进行缓冷;
104)钢质模锻活塞预处理件在热处理装置(3)的第三控温段进行保温0.2小时,钢质模锻活塞预处理件从420度降至200度;
105)钢质模锻活塞预处理件在热处理装置(3)中出炉后空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84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