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滴检测进样系统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8730.4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5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林超;廖丽敏;何关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梁彦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系统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滴检测进样系统,包括芯片,具有稀释区域及检测区域;所述芯片设有微滴道及稀释道,所述微滴道自所述稀释区域延伸至所述检测区域,所述稀释道与所述微滴道在所述稀释区域连通;进样针,通过管道与所述微滴道位于所述稀释区域的一端连通;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稀释道连通;第二输送泵,所述第二输送泵的输出口能够通过管道与所述微滴道位于所述检测区域的一端连通。上述微滴检测进样系统,进样针直接通过管道与芯片连接,微滴样品直接从连接进样针与芯片的管道中流入至芯片上,有效缩短微滴样品从进样针流至芯片的路程,大大减少了对微滴样品的破损和融合,有效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滴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滴检测进样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微流控液滴技术是在微流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控制微小体积液体的技术。该技术生成的液滴为纳升甚至皮升体积的微反应单元,己经应用于蛋白质结晶、细胞分析、快速酶反应动力学研究、数字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基因测序等领域。微流控液滴平台能够快速稳定的产生大小均匀的液滴,与传统的微孔板法相比,微流控液滴技术的筛选通量可以提高1000倍,因此,微流控液滴技术有巨大的潜力成为下一代的超高通量筛选平台。
在对微滴进行检测时,先需要进样系统将微滴样本抽取至检测区域,再通过光学检测设备对检测区域上的微滴样本进行检测;传统进样系统的进样管路上通常设有控制通断和转换方向的切换阀,会使得微滴在进入检测区域前经过更多的管路路径和管路接驳段,容易对微滴造成巨大的伤害,使得微滴在输送过程中被打碎,混合,造成检测困难,结果不精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滴检测进样系统及使用方法。
一种微滴检测进样系统,包括:
芯片,具有稀释区域及检测区域;所述芯片设有微滴道及稀释道,所述微滴道自所述稀释区域延伸至所述检测区域,所述稀释道与所述微滴道在所述稀释区域连通;
进样针,通过管道与所述微滴道位于所述稀释区域的一端连通;
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稀释道连通;
第二输送泵,所述第二输送泵的输出口能够通过管道与所述微滴道位于所述检测区域的一端连通。
上述微滴检测进样系统,进样针直接通过管道与芯片连接,微滴样品直接从连接进样针与芯片的管道中流入至芯片上,有效缩短微滴样品从进样针流至芯片的路程,大大减少了对微滴样品的破损和融合,有效提高检测精度;工作时,第一输送泵将第一输送泵内的液体从稀释道推送至微滴道,以对微滴道内聚团的微滴样品稀释成一个一个单独的微滴样品,稀释分离后的微滴样品再流入检测区域,进一步提升检测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断阀,所述通断阀的进液口能够通过管道与所述微滴道位于所述检测区域的一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液管,所述第二输送泵的输出口能够通过管道与所述排液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切换阀,所述切换阀设有阀口F0、阀口F1、阀口F2及阀口F9;所述阀口F0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输送泵的输出口连通;所述阀口F1通过管道与所述微滴道位于所述检测区域的一端连通;所述阀口F2通过管道与所述通断阀的进液口连通;所述阀口F9与所述排液管连通;当所述切换阀处于状态A时,所述阀口F1与所述阀口F2、所述阀口F9与所述阀口F0两两相互连通;当所述切换阀处于状态B时,所述阀口F0与所述阀口F1相互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液瓶,所述第一输送泵的输入口、所述第二输送泵的输入口能够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液瓶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废液瓶,所述废液瓶用于收集从所述通断阀、所述排液管及所述进样针排出的废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87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