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等强度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0433.3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7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陆会鉴;张丹;卫继健;孙玉利;管强;左敦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威数控装备(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11/12 | 分类号: | B23Q11/12;B23Q11/10 |
代理公司: | 44288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成婵娟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支路 待冷却装置 冷却工质 冷却流道 冷却装置 冷却 冷却工质出口 循环水冷装置 支路 冷却系统 流量阀 流量计 单独控制 加工参数 并联 连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等强度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水冷装置及若干冷却支路,每一冷却支路两端分别与循环水冷装置连通,若干冷却支路并联,每一冷却支路包括流量阀、流量计及冷却装置,冷却装置设有冷却工质入口、冷却工质出口及冷却流道,冷却工质入口及冷却工质出口分别位于冷却流道两端,冷却流道为待冷却装置冷却,流量阀控制各个冷却支路的流量,使各个支路的冷却工质流量对应待冷却装置在不同加工参数下所需的目标温度,由于各个冷却支路上待冷却装置的目标温度不同,所以各个支路的冷却工质流量不同,达到同时对多个待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并能够单独控制待冷却装置的冷却情况,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非等强度冷却系统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等强度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过程所产生的热量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工速率和加工精度,其中加工精度常常由于加工过程的各个热源温升不同而达不到理想值。目前,大多加工中心的冷却方案都是针对主轴和刀具的,对于主轴的冷却通常采用贯通内冷的方式和主轴壳体的水冷方式,对于刀具则采用切削液来冷却。此外,加工中心通常配备中空丝杠来降低这部分的温升。
但是加工中心工作过程中,电机的发热量非常大,会影响其周围结构发生一定的形变。其次,导轨和轴承也有一定的发热量,使本身发生一定形变。
这些部位的不同程度温升常常得不到合理的冷却,其导致的形变,会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公开的能够同时对加工中心不同部位进行冷却并使其温度下降到合适值的装置和方法,因此,加工中心加工精度的提高一直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加工中心的多个部位进行冷却,并能够单独控制某个部位的冷却情况,使不同热源的温度值降至其对应的目标温度,减小加工中心的变形程度,提高加工精度的非等强度冷却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非等强度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水冷装置及若干冷却支路,每一所述冷却支路两端分别与所述循环水冷装置连通,若干所述冷却支路并联,每一所述冷却支路包括流量阀、流量计及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设有冷却工质入口、冷却工质出口及冷却流道,所述冷却工质入口及所述冷却工质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冷却流道两端,所述冷却流道为待冷却装置冷却,所述流量阀控制各个冷却支路的流量,使各个支路的冷却工质流量对应所述待冷却装置在不同加工参数下所需的目标温度,由于各个冷却支路上待冷却装置的目标温度不同,所以各个支路的冷却工质流量不同,达到同时对多个待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并能够单独控制待冷却装置的冷却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待冷却装置为电机,所述冷却流道为回字形结构并缠绕于所述电机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待冷却装置为导轨,所述冷却流道为直线形结构并位于导轨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待冷却装置为轴承座,所述冷却流道为U字形并设置于所述轴承座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冷装置包括工作水箱、冷水机及待冷却水箱,所述工作水箱、所述冷水机及所述待冷却水箱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工作水箱与每一所述冷却支路的入口连通,所述待冷却水箱与每一所述冷却支路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冷装置还包括两液压泵,两所述液压泵分别位于所述工作水箱与各冷却支路之间以及所述待冷却水箱与所述冷水机之间。
一种非等强度冷却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目标温度:操作人员需要通过实验确定加工中心在加工过程中各个热源(待冷却装置)的温度分布规律,设定一个目标温度T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威数控装备(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纽威数控装备(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04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