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初期支护施作的最佳时机判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0776.X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3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睿;邓祥辉;孟尧尧;夏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61114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应变 隧道初期支护 松动圈 围岩 时机 应力释放过程 变化规律 初期支护 判别标准 数值模拟 隧道开挖 无支护 中围岩 岩体 补充 分析 | ||
1.隧道初期支护施作的最佳时机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开挖后,在无支护条件下,围岩应力释放过程中围岩位移、应力及拉应变的变化规律,以围岩的拉应变达到岩体极限拉应变,即将开始产生破坏,并即将形成松动圈为判别标准,作为施作初期支护的时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初期支护施作的最佳时机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围岩应力释放过程是指应力释放系数由0→0.1→0.2→0.4→0.6→0.8→1.0的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初期支护施作的最佳时机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基于隧址附近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对隧道内分区段判定围岩等级类别,然后得出隧址区围岩的物理力学特征数据;
第二步:建立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尚未施作时,围岩应力释放系数分别为0.1、0.2、0.4、0.6、0.8、1.0的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
第三步:分析不同应力释放系数下拱顶、拱肩、边墙、拱脚关键节点围岩位移、应力、拉应变的变化规律以及松动圈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并绘制应力释放系数与围岩位移、应力、拉应变的关系曲线;
第四步:以围岩拉应变达到极限拉应变,即将开始产生松动圈为判别标准,所对应的应力释放系数即为初期支护施作时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初期支护施作的最佳时机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数值计算模型中划定多个混合四面体单元,并对边界施加相应的约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07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