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下降落月仿真过程中考虑三维地形的着陆器相对月面的距离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3138.3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6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文;王华强;程铭;于洁;于萍;杨巍;王泽国;陈尧;李骥;关轶峰;张晓文;赵宇;张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6/29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胡健男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降落 仿真 过程 考虑 三维 地形 着陆 相对 距离 确定 方法 | ||
1.一种动力下降落月仿真过程中考虑三维地形的着陆器相对月面的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获取着陆器目标落区附近的月面三维地形数据;
(2)根据着陆器发动机动力下降落月过程中带来的偏差,确定动力下降落月过程中航迹变化包络;从步骤(1)中获取的着陆器目标落区附近的月面三维地形数据中截取航迹变化包络覆盖的目标落区地形数据;
(3)定义地形文件格式,根据步骤(2)截取的航迹变化包络覆盖的目标落区地形数据,按照定义的地形文件格式,生成用于下装的二进制地形文件;
(4)将二进制地形文件下装到地面仿真计算机中;
(5)确定三维地形搜索方式;
(6)地面仿真计算机,根据二进制地形文件和三维地形搜索方式,得到考虑月面地形影响的着陆器动力下降落月过程中相对于月面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下降落月仿真过程中考虑三维地形的着陆器相对月面的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着陆器,具体为:着陆器携带必要的设备,以实现从月球轨道减速下降、软着陆到月球表面的目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下降落月仿真过程中考虑三维地形的着陆器相对月面的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下降落月过程,是指:着陆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高度开始动力下降,经过月球背面高低起伏的地形,最终落在目标落区的预定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下降落月仿真过程中考虑三维地形的着陆器相对月面的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动力下降落月过程中航迹变化包络,是指:根据动力下降开始时刻测量得到的着陆器位置偏差、速度偏差,动力下降过程中所使用的发动机推力偏差、比冲偏差,敏感器偏差,经过多次模拟动力下降过程,得到动力下降落月过程中航迹变化包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下降落月仿真过程中考虑三维地形的着陆器相对月面的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截取航迹变化包络覆盖的目标落区地形数据,具体为:从范围较宽的目标落区地形数据中,根据动力下降落月过程中航迹变化包络,截取该包络所对应的地形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下降落月仿真过程中考虑三维地形的着陆器相对月面的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落区附近是指:以目标落区的中心为圆心,设定一个半径,该半径范围内定义为目标落区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下降落月仿真过程中考虑三维地形的着陆器相对月面的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落区附近的月面三维地形数据为:获取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附近区域的三维地形,包括对应的纬度、经度和高度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下降落月仿真过程中考虑三维地形的着陆器相对月面的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着陆器发动机动力下降落月过程中带来的偏差,包括:发动机偏差、定轨偏差、敏感器偏差和执行机构偏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下降落月仿真过程中考虑三维地形的着陆器相对月面的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地形文件格式,具体为:该文件格式可以将地形数据的纬度、经度和高度数据信息,转化为易于工程实现和计算机识别的格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下降落月仿真过程中考虑三维地形的着陆器相对月面的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二进制地形文件下装到地面仿真计算机中,具体为:使用一种商业化的软件Multiprog,采用其“文件下装”的功能,将二进制地形文件下装到地面仿真计算机内存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31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放热率曲线快速计算乙醇汽油辛烷值敏感性的方法
- 下一篇:线缆折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