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3810.9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0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贵;刘永忠;马亚琴;周心智;杨海健;张生;杨震;肖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11465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姜海荣<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井 连接管 蓄水池 进水口 排水管 控流组件 进水端 顶沿 管网 立管 连通 排污 闭合 底部连通 顶部开口 非连接端 管体表面 密封插接 筒体结构 土层表面 网状结构 增氧系统 增氧效果 组件包括 抽水泵 排污口 外侧壁 底端 封堵 平齐 土层 岸边 果园 铺设 蓄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用于安装在蓄水池内部;包括管网组件和控流组件;管网组件包括多个连接管和接头;连接管通过接头相互连通,形成铺设在蓄水池底部的具有一个进水端头的树状或网状结构;连接管的管体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污口,连接管的非连接端封堵闭合;控流组件包括筒井、立管和排水管;筒井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筒井埋置于蓄水池岸边的土层内部,且顶沿与土层表面平齐,筒井底部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连接管的进水端头连通;立管的底端与进水口密封插接,且顶端高于筒井的顶沿;排水管一端与筒井的外侧壁底部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抽水泵。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蓄水池的排污增氧效果,控制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塘用水和农业灌溉交互系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果园蓄水池的排污增氧主要方法是在某个地方开口设置一个排污出口。其在排污加水增氧时,打开排污阀进行排污。很多大型的种植体系将鱼塘的养鱼用水和农业灌溉相结合,能够将鱼塘内具有肥力的水分进行灌溉,作用效果更好。
但是,无论是何种灌溉方式,现有的处理体系对于蓄水池或者鱼塘只能进行局部排污,导致大量的污物无法从蓄水池或者鱼塘的底部排出,无法达到实际需要的效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排污增氧效果好、效率高的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蓄水池的排污增氧效果,控制简单,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用于安装在蓄水池内部;包括:管网组件和控流组件;
所述管网组件包括多个连接管和接头;多个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接头相互连通,且形成铺设在所述蓄水池底部的具有一个进水端头的树状或网状结构;所述连接管的管体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污口,所述连接管的非连接端封堵闭合;
所述控流组件包括筒井、立管和排水管;所述筒井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筒井埋置于所述蓄水池岸边的土层内部,且顶沿与土层表面平齐,所述筒井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连接管的进水端头连通;所述立管的底端与所述进水口密封插接,且顶端高于所述筒井的顶沿;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所述筒井的外侧壁底部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抽水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铺设在蓄水池底部的树状或网状的网管结构,并在连接管上开设排污口,通过遍布于蓄水池底部的网管结构可以实现在抽水时对蓄水池底部的污泥进行整体抽排,并配合加水增氧,能够有效提高排污增氧效果;同时,本发明通过控制立管和进水口之间的开合,即可实现与排水管的连通和断开,操控简单,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指的蓄水池为常规的蓄水池或用于养鱼的鱼塘。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所述接头为二通接头、和/或三通接头、和/或四通接头。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可变性,也可以是多于四通的接头,能够提高连接后的网管结构的覆盖面积,有效提高排污效果。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多个所述连接管形成的树状或网状结构的所有所述排污口的总开设面积与所述连接管的管口截面面积相等。能够有效控制排水时的水流,保证每个排污口均能够起到排污效果,排污效果更高。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污口在所述连接管上的距离为1m,且所述排污口的直径为20㎜。根据不同的蓄水池的尺寸,可以合理规划排污口的间距和口径,使其使用效果达到最佳。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果园蓄水排污增氧系统中,所述排污口的开口方向朝上。使排污口的抽水排污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未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38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循环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箱漏水保护结构和水箱漏水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