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可降解防凝血吻合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4337.6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0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孙衎达;徐青峰;韦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A61F2/848 |
代理公司: | 37245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海艳 |
地址: | 213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本体 打印 防凝 吻合支架 制作 方便操作 环状凸起 两端管口 平滑过渡 血管内壁 可降解 外管口 药物层 喷涂 斜坡 支架 自锚 体内 血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可降解防凝血吻合支架,包括3D打印制作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呈管状,支架本体内壁喷涂防凝血药物层,支架本体外管口处通过3D打印制作多个自锚件,支架本体两端管口打印有斜坡,支架本体中部通过3D打印制作有环状凸起。该血管吻合支架具有防凝血、与血管内壁平滑过渡,方便操作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吻合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3D打印可降解防凝血吻合支架。
背景技术
血管吻合术是外科基本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创伤、整形、组织修复、器官移植、动静脉造瘘及输尿管吻合。
常规的血管吻合有三类方式:缝合法、针环法、吻合夹法。缝合法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但其技术要求高,操作费时,针线对血管壁全层贯通性损伤尤其是血管内膜损伤,引起血小板凝集,中膜撕裂致使吻合口动脉瘤发生率较高,管腔内留有缝线,一方面引起炎症反应,另一方面线结围绕吻合口造成其僵硬狭窄,这些都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常导致吻合失败;针环法对血管要求高,需要由辅助器械操作,不适合狭窄术区,内环直径为固定尺寸,不能完全适合吻合血管的内径,另外作为植入物长期存在,限制了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不符合血管生理特性;吻合夹法因易松脱、吻合口术后渗血等较为严重的缺点,已基本弃用。
随着3D打印技术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管吻合支架,解决了血管吻合过程中所出现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凝血、与血管内壁平滑过渡,方便操作的3D打印可降解防凝血吻合支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打印可降解防凝血吻合支架,包括3D打印制作的支架本体,所述的支架本体呈管状,支架本体内壁喷涂防凝血药物层,支架本体外管口处通过3D打印制作多个自锚件,支架本体两端管口打印有斜坡,支架本体中部通过3D打印制作有环状凸起。
进一步,所述的支架本体、自锚件以及环状凸起均采用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或可降解镁合金制作。
进一步,所述的支架本体打印为圆管状或锥管状,以适应供区和受区的血管内径。
进一步,所述的防凝血药物层通过3D打印喷涂。
进一步,所述的自锚件为倒刺状凸起,并且设置在距两侧管口2~3mm处。
进一步,所述的倒刺状凸起设置为圆周阵列3~8个。
进一步,所述的斜坡与支架本体内壁形成的夹角为10~15°。
本发明的3D打印可降解防凝血吻合支架,其有益效果是:支架由3D打印制作,材质为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或可降解镁合金,根据手术目的选择不同的降解时间材料,血管愈合后支架可被人体吸收;支架内壁3D打印喷涂一层防凝血药物,防止血液凝固,并在两侧管口内制作出倒刺状凸起,支架套入需吻合血管后达到自行锚定状态,避免滑脱;支架中部制作环状凸起,方便操作时器械夹持,待血管吻合后剪除;两端管口可打印成不同直径,以适应供区和受区血管内径;两端管口打印成斜坡状,以便与血管内壁平滑过渡,避免血液流动时形成湍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架本体的剖面图;
图中:1.支架本体、2.防凝血药物层、3.自锚件、4.斜坡、5.环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4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