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4751.7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4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倪森键;叶明安;沈卫国;水根妹;顾洪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田相迪 |
地址: | 314502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濮院镇凯旋***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物 交错 组织 及其 编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由浮线编织两侧的边缘线圈隔行进行移针挂目编织而成的浮线交错组织,其浮线部分重叠并相互交错。该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突破传统浮线组织结构的单一性,为针织产品实现具有视觉效应的浮线交错相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横编针织物的基本组织、变化组织等组织结构都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个性,不同的浮线组织使针织织物开发具有更丰富的可变性和更深层次的再开发性。然而,现有工艺中,浮线组织作为针织产品设计开发的常用组织,浮线组织结构的浮线平行,整齐的特点(如图2)已不能完全满足产品的设计开发需求,亟待加强此方面的组织结构的开发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突破传统浮线组织结构的单一性,为针织产品实现具有视觉效应的浮线交错相交效果的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由浮线编织两侧的边缘线圈隔行进行移针挂目编织而成的浮线交错组织,其浮线部分重叠并相互交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通过移针、挂目、不织的组合针法由浮线编织两侧的边缘线圈隔行进行移针挂目编织而成。
作为优选,步骤1;纱嘴A右行编织要成圈的线圈,浮线部位不织,浮线左侧第一支针移针摇床到相邻的左边线圈上;
步骤2:纱嘴B右行编织要成圈的线圈,浮线部位不织,浮线右侧第一支针移针摇床到相邻的右边线圈上;
步骤3:纱嘴A左行重复步骤1;
步骤4:纱嘴B左行重复步骤2;
重复步骤1-4。
采用以上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突破传统浮线组织结构的单一性,为针织产品实现具有视觉效应的浮线交错相交效果,可丰富针织组织结构的设计手段,对更好地诠释设计理念和提高产品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起到一定的作用,为针织产品开发及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在工业实用性方面,本发明的编织方法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具有浮线变化组织针织物的编织。其织物产品适用领域广泛,市场潜力巨大,在时装、高定服装以及家用纺织品中都有其独到的契合之处,可满足并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推动我国针织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浮线交错组织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浮线组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浮线交错组织的编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如图1所示,由浮线编织两侧的边缘线圈隔行进行移针挂目编织而成的浮线交错组织,其浮线部分重叠并相互交错。具体而言,当纱线A编织浮线时左侧边缘线圈移针后,下一行纱线B编织挂目在纱线A行上,纱线B的浮线便会与纱线A的浮线交叉,同理当纱线B编织浮线时右侧边缘线圈移针后,再下一行纱线A编织挂目在纱线B行上,纱线A的浮线便会与纱线B的浮线交叉,由此织造出具有反复重叠交错的浮线交错组织花样。
其编织方法如下,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通过移针、挂目、不织的组合针法由浮线编织两侧的边缘线圈隔行进行移针挂目编织而成。
以下,结合图3,具体阐述分别带同色或不同色的纱嘴A、纱嘴B进行浮线交错组织花样编织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未经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47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