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方法、电池管理器及车辆和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7108.X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9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田浩;刘国萍;谭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5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烧结 状态 监测 方法 电池 管理器 车辆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方法、电池管理器及车辆和介质,所述一种充电回路中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方法,用于电池管理器,包括:控制所述第一主接触器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二主接触器吸合;发送第一充电调节指令至充电设备;判断是否检测到动力电池组充电电流;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主接触器发生烧结故障;如果否,则确定所述第一主接触器未发生烧结故障。该方法无需增设任何检测电路模块,即可实现对充电回路中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判断,成本低,干扰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回路中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方法,以及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电池管理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车辆中,通过采用接触器控制高压电路的通断状态。其中,以直流充电回路为例,若从动力电池组输出端到充电接插件的所有接触器闭合,则充电接插件中的高压端子将处于高压电带电状态,在非充电工况下存在安全风险。因此,国家标准中要求直流充电模式下,电动汽车应具备充电回路接触器粘连监测(即烧结监测)和告警功能。
相关技术中,为实现烧结监测功能,通常采用以电压检测为基础的判断方法,识别是否存在接触器烧结。例如,一种方案公开了:根据安装在直流充电接插件与直流充电接触器之间的电压检测电路进行电压判断,并结合受测接触器的吸合控制状态进行判断,如果在接触器未吸合的情况下检测到超出一定阈值的电压,则判断该接触器烧结。但是,该方案需要专门设置能够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以识别接触器当前状态的电压检测电路,不仅增加整车成本,而且连接到高压回路中的电压检测电路容易受到干扰,会出现误判烧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充电回路中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方法,该方法无需增设任何检测电路模块,即可实现对充电回路中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判断,成本低,干扰小。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管理器。
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充电回路中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方法,用于电池管理器,充电回路设置有第一主接触器和第二主接触器,所述监测方法包括:控制所述第一主接触器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二主接触器吸合;发送第一充电调节指令至充电设备;判断是否检测到动力电池组充电电流;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主接触器发生烧结故障;如果否,则确定所述第一主接触器未发生烧结故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回路中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方法,通过控制充电回路中接触器的开合状态,以检测动力电池组是否存在充电电流,从而确定对应的接触器是否烧结故障,实现对充电回路中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并且,动力电池组的电信号可以通过车辆自有的电池管理器来监测,无需增加额外检测电路,相较于以电压检测为基础的判断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在不增设任何检测电路模块的前提下,即以充电回路中自身具备的功能为基础,直接实现对充电回路中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不仅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中直流充电模式下电动汽车应具备充电回路接触器烧结监测和告警功能的要求,且成本低,受干扰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回路中接触器烧结状态的监测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二主接触器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一主接触器吸合;发送所述第一充电调节指令至所述充电设备;判断是否检测到动力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二主接触器发生烧结故障;如果否,则确定所述第二主接触器未发生烧结故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组为N组,每个所述动力电池组包括组内接触器,所述监测方法还包括:分别对N组所述动力电池组的组内接触器进行烧结状态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7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规格花纹板稳定卷取的方法
- 下一篇:基于车联网的智慧城市多级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