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7651.X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梦洁;罗四维;王贤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洁洁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38 | 分类号: | C12N1/38;C12N1/20;C12N1/16;C02F3/3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苏龙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微生物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可乐2‑40份,乳酸菌3‑30份,酵母菌5‑30份,水50‑100份。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可乐、水、乳酸菌、酵母菌混合均匀,在密闭条件下发酵36‑60h。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含有丰富的菌种,能够对污水中的有机物等杂质进行降解,使其降解为二氧化碳、乙醇、水等小分子物质,大大降低了污水对环境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水污染问题得到了空前的关注,特别是地表水污染这种看得见的污染问题。地表水污染主要是废水、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引起的,除了重金属污染等污染源,更为常见的地表水污染是COD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等,造成水质恶化、发臭,出现“水华”等现象,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污水的随意排放。
申请公布号为CN10857046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厕卫废水用复合型功能菌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该功能菌剂在制备时,将微生物菌种在发酵培养基即微生物载体中好氧培养,使其定殖于微生物载体上,然后将发酵液离心,将多种定植有不同菌种的载体混合得到复合载体,再与铁粉混合,使铁粉吸附于载体表面。这种功能菌剂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采用的原料较多,造成其成本较高,不适合于厕所废水处理长期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功能菌剂制备原料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简单,容易操作,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在处理厕所污水方面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厕所污水的氨氮含量。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可乐2-40份,乳酸菌3-30份,酵母菌5-30份,水50-10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可乐与乳酸菌和酵母菌搭配来制备微生物制剂,可乐中含有蔗糖、焦糖等物质,能够促进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利用生成的大量乳酸菌和酵母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生成无害物质,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减小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危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可乐2-10份,乳酸菌20-30份,酵母菌15-30份,水50-10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各原料的配比进行了优化,各原料之间的比例搭配更加合理,有利于乳酸菌和酵母菌充分利用可乐中的糖类等物质进行发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由所述原料发酵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经过发酵制成,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和酵母菌能够将可乐中的部分成分进行分解,同时促进乳酸菌和酵母菌迅速增殖生长,得到单位体积内菌种含量丰富的微生物制剂。另外,在发酵过程中,还能促使乳酸菌产生乳酸、过氧化氢、抗菌肽等,使制成的微生物制剂在处理污水时,能够充分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述的污水处理用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可乐、水、乳酸菌、酵母菌混合均匀,在密闭条件下发酵36-6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洁洁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洁洁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76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