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废旧塑料泡沫回收造粒的水冷散热循环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7676.X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0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恒;丁先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汇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C48/05;B29C48/275;B29C48/88;F25D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废旧塑料 泡沫 回收 水冷 散热 循环 构件 | ||
本发明提供了应用于废旧塑料泡沫回收造粒的水冷散热循环构件,其包括置于水域内的原始发热部件、水箱、散热装置,水箱用于对水域内供应常温冷水,水域的输出端与散热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接通并且用于将高温热水排出至散热装置内,常温冷水在水箱、水域输入端、水域输出端、散热装置内单向循环,散热装置包括涡轮散热机构、热交换散热机构、第二水泵,第二水泵用于将涡轮散热机构输出端与热交换散热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接通,涡轮散热机构用于对高温热水进行散热且将高温热水转变为低温热水,热交换散热机构用于将低温热水进行散热且将低温热水转变为常温冷水排出至水箱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造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废旧塑料泡沫回收造粒的水冷散热循环构件。
背景技术
塑料造粒机是一种对废旧塑料进行熔融再生利用的加工机械,广泛的应用于塑料加工生产企业内,其适用于绝大多数塑料的回收利用,例如,例如,工业包装膜、农业地膜、大棚膜、啤酒包、手提袋、编织袋、农用方便袋、盆、桶、饮料瓶、家具、日常用品等,回收利用生产加工中,首先将塑料制品进行高温熔融,而后由机头进行挤出(多呈熔融条状塑料挤出),接着对挤出的熔融条状塑料进行冷却降温,最后切粒回收再利用,其中对挤出的熔融条状塑料的冷却尤为重要,现阶段,冷却的方式通常采用水冷却,将熔融条状塑料与常温冷水进行直接接触,熔融条状塑料与流动的常温冷水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熔融条状塑料的冷却处理,常温冷水将转变为高温热水排出,该种冷却方法的弊端在于,浪费水资源、需要大量的常温冷水供应,无法对常温冷水进行循环利用,为了克服上述的弊端,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便捷、节水型水冷散热循环构件,其不仅可用于塑料造粒机上的水冷散热降温,还可应用于其他发热部件的水冷散热降温,其通过将高温热水进行散热降温处理并且使转变为常温冷水,使常温冷水能够循环对发热部件进行冷却降温。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便捷的塑料造粒机的节水型冷却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应用于废旧塑料泡沫回收造粒的水冷散热循环构件,其包括置于水域内的原始发热部件、水箱(200)、散热装置(300),水箱(200)与水域的输入端连接接通并且用于对水域内供应常温冷水,水域的输出端与散热装置(300)的输入端连接接通并且用于将高温热水排出至散热装置(300)内,散热装置(300)用于对高温热水进行冷却降温并且使其转变为常温冷水回流至水箱(200)内,常温冷水在水箱(200)、水域输入端、水域输出端、散热装置内进行单向循环;
所述的散热装置(400)包括涡轮散热机构(410)、热交换散热机构(420)以及设置于涡轮散热机构(410)、热交换散热机构(420)之间的第二水泵(430),涡轮散热机构(410)的输入端与排水管(202)的输出端连接接通,热交换散热机构(420)的输出端与水箱(200)连接接通,第二水泵(430)用于将涡轮散热机构(410)输出端与热交换散热机构(420)的输入端连接接通,涡轮散热机构(410)用于对高温热水进行散热并且将高温热水转变为低温热水,热交换散热机构(420)用于将低温热水进行散热并且将低温热水转变为常温冷水排出至水箱(200)内。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水箱(200)固定安装于立板一(101)与立板二(102)之间,所述水域的输入端连接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进水管(201),所述水域的输出端连接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排水管(202),水箱(200)设置成矩形结构且密闭布置,水箱(200)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210),第一水泵(210)输入端插入至水箱(200)内并且延伸至其底部,第一水泵(210)的输出端与进水管(201)连接接通,排水管(202)的输出端与散热装置(400)的输入端连接接通,散热装置(400)的输出端插入至水箱(200)内。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汇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汇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76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