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7847.9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冯庆朝;冯桂红;李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盛达华强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6 | 分类号: | C08L67/06;C08L63/10;C08K13/04;C08K7/06;C08K3/08;C08K3/04;C09D167/06;C09D163/10;C09D5/24;C09D5/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黄慧慧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万***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玻璃钢 抗静电 导电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包括30重量份的树脂、5~90重量份的导电石墨粉及特定量的助剂,所述树脂为双酚A型聚酯树脂或环氧乙烯基树脂;所述助剂包括碳纤维粉、锡粉、银粉和镍粉。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所得材料既耐腐蚀,又具有良好的抗静电导电性能,同时具有阻燃性;采用该材料制备的产品可有效解决酸碱腐蚀性气体、有毒和/或易燃性气体及静电问题,强度高,质量轻,耐高温,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静电导电材料,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在国内医药、化工、石油和工矿企业等多行业的生产车间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腐蚀性气体和/或易燃性气体,同时,气体在风管输送过程中会产生静电,积累的电荷极易在风管中产生了电火花,引起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需要风管既能够耐腐蚀,又能够将产生的电荷导出。
然而,现今在这些生产车间中通常采用传统的通风管道如玻璃钢风管、无机玻璃钢风管、热镀锌铁皮风管、塑料风管等,在这些通风管道中,玻璃钢风管不能抗静电,金属管道不耐腐蚀,不能满足相应的需求。
为了使风管实现导电,部分厂家在玻璃钢风管中间隔设置钢条,并将各钢条采用导电线连接,将导电线引出至管外并接地,从而使通风管道内积累的电荷导出,防止出现安全事故。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通风管道导电,但通风管道及钢条腐蚀严重,需要定期更换,大幅缩短其使用寿命,费时费力,无形中提高生产成本。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以制得同时满足抗静电和耐腐蚀需求的抗静电导电制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复合玻璃钢制品难以同时满足抗静电和耐腐蚀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前述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制得同时满足抗静电和耐腐蚀需求的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前述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包括30重量份的树脂、5~90重量份的导电石墨粉及特定量的助剂,所述树脂为双酚A型聚酯树脂或环氧乙烯基树脂;所述助剂包括碳纤维粉和锡粉,所述碳纤维粉的质量为所述导电石墨粉质量的5~10%,所述锡粉的质量为所述导电石墨粉质量的2~4‰。
所述助剂还包括银粉,所述银粉的质量为所述导电石墨粉质量的2~4‰。
所述助剂还包括镍粉,所述镍粉的质量为所述导电石墨粉质量的1~3‰。
所述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还包括阻燃剂,所述阻燃剂可采用现有已知的,所述阻燃剂的质量为所述树脂质量的10~13%。
优选地,所述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还包括玻璃纤维,以提高该材料的强度;所述玻璃纤维的质量为所述树脂与所述导电石墨粉的总质量的10~20%,优选15%。
具体地,所述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包括树脂30重量份和导电石墨粉5~20重量份,优选5重量份导电石墨粉;所得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为涂料,可涂覆于现有制品表面,制得抗静电导电制品。
具体地,所述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包括树脂30重量份和20<x≤50重量份的导电石墨粉(重量份以x计),优选30重量份导电石墨粉;所得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为胶泥,可在施工时使用。
具体地,所述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包括树脂30重量份和导电石墨粉50<x≤90重量份,优选70重量份导电石墨粉;所得复合玻璃钢抗静电导电材料可直接模压制成抗静电导电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盛达华强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盛达华强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78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