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肽类抗炎活性成分的液体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8442.7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9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罗红宇;王志高;何松泉;高朋;王春利;王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A61L2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徐佳晶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肽类抗炎 活性 成分 液体 创可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肽类抗炎活性成分的液体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包括成膜剂、增塑剂、抗炎物质、溶剂;其中,增塑剂包括甘油,溶剂包括去离子水,抗炎物质包括高F值寡肽,氨基酸序列为Leu‑Leu‑Phe‑Thr‑Thr‑Gln,分子量为736.52Da。该液体创可贴能够促进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能够增强凝胶与受伤的皮肤表面的紧密接触,增加创面清洁度,能够提高炎症细胞的清除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肽类抗炎活性成分的液体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创可贴己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处理伤口的便捷性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的创可贴能够覆盖伤口表面,以免外界环境对伤口愈合进程的影响,能够压迫止血,隔绝杀菌,促进伤口愈合且易于携带。这种传统创可贴虽说经久不衰,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其在特殊情况下的劣势所在:当在特殊复杂的伤口表面时,传统创可贴不能很好地贴敷在伤口表面;胶布透气性较差,人伤口处的分泌物和汗液不能很好地排出体外而对伤口处产生浸泡作用,因而能使伤口很好地愈合;部分传统创可贴打着防水的旗号,其实其防水性能堪忧,总会有外界的水浸泡胶布及含药层,而进入伤口造成伤口感染。液体创可贴是由成膜材料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涂抹或者喷洒紧紧粘附于皮肤创伤部位,形成半透明保护膜。具有隔菌、透气、防水、使用方便、易于观察伤口情况及促进伤口恢复等特点。液体创可贴包括两类,一类是非处方性质的皮肤保护剂,可以保护表面擦伤及慢性褥疮等;第二类是用于手术缝合的组织胶粘剂,用于治疗严重的皮肤撕裂。相比于传统创可贴,液体创可贴的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就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及市场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使用时刺激性较大,有一定的异味,而且防水性能及透气性能等也亟待进一步的改善。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1381356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液体创可贴,其原料组成和配比包括: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包括细胞因子0.0042-0.0095%,细胞因子选自EGF、PDGF、FGF和IL-10中的至少两种;成膜物质,成膜物质包括壳聚糖盐酸盐2%-8%;以及溶剂,溶剂为去离子水或者蒸馏水。该发明还公开一种制备该液体创可贴的方法。利用该发明的和/或利用该发明的方法制备得的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液体创可贴,能够保持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能够高效的对创口进行高效、无痕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肽类抗炎活性成分的液体创可贴,该液体创可贴能够促进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抑制细胞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能够增强凝胶与受伤的皮肤表面的紧密接触,增加创面清洁度,能够提高炎症细胞的清除速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含有肽类抗炎活性成分的液体创可贴,包括成膜剂、增塑剂、抗炎物质、溶剂;
其中,上述增塑剂包括甘油,上述溶剂包括去离子水,上述抗炎物质包括高F值寡肽,氨基酸序列为Leu-Leu-Phe-Thr-Thr-Gln,分子量为736.52Da。氨基酸序列为Leu-Leu-Phe-Thr-Thr-Gln,分子量为736.52Da的高F值寡肽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能够促进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抑制细胞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使用含有该高F值寡肽的液体创可贴能够减少炎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
作为优选,上述成膜剂包括聚乙烯醇,改性壳聚糖。伤口愈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机制,目前任何一种单一材料都不能满足伤口愈合过程的复杂需要,聚乙烯醇/改性壳聚糖生物复合水凝胶吸收性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学活性,隔绝性能和机械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84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