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8700.1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4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夏庚磊;赵亚楠;彭敏俊;杜雪;张元东;唐松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5/14 | 分类号: | G21C15/14;G21C15/02;G21C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刘瑜冬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深海 应用 核反应堆 系统 | ||
1.一种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的圆筒形的压力容器(5),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压力容器(5)内的主换热器(2),余热排出换热器(3),堆芯(1),以及贯穿主换热器(2)、余热排出换热器(3)、堆芯(1)的高温热管(4);所述主换热器(2)通过环形套管(16)与能量转换装置连接;所述堆芯(1)包括金属基体(11)、燃料元件(9)以及控制棒(10),所述金属基体(11)内部按三角形栅格排列设置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圆柱形小孔通道(111),所述高温热管(4)与燃料元件(9)依照相邻的布置规则插入小孔通道(111)内;所述余热排出换热器(3)包括换热器本体,以及连换热器本体两端的海水进口管道(14)、海水出口管道(15),且所述高温热管(4)贯穿换热器本体内部,安装于小孔通道(111)内;所述高温热管(4)的蒸发段位于堆芯(1)活性区内部,所述高温热管(4)的冷凝段位于主换热器(2)、余热排出换热器(3)内部;所述主换热器(2)、余热排出换热器(3)、堆芯(1)的内部均设置有供控制棒(10)上下移动的控制棒导向通道,且所述压力容器(5)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控制棒(10)的控制棒驱动机构(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器(2)的内部通过环形隔板(17)分割为内外两层,且环形套管(16)的外层环形流道与主换热器(2)的外层空间连通,环形套管(16)的内层环形流道与主换热器(2)的内层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主换热器(2)的内层空间中,主换热器(2)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开设有若干组通孔,将对应的通孔和圆柱形通道(13)焊接成热管导向通道(6),且圆柱形通道(13)的内径大于高温热管(4)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体(11)为圆柱形,所述小孔通道(111)呈蜂窝状分布;且燃料元件(9)与高温热管(4)的比例是3:1,并依照每一个燃料元件(9)至少与两个高温热管(4)相邻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棒导向通道包括所述圆柱形通道(13)和控制棒导向管,其中控制棒导向管是金属基体(11)中的一部分小孔通道(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1)还包括依次设置于金属基体(11)外侧的反射层(7)和屏蔽层(8),其厚度根据堆内中子通量的计算来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元件(9)内部填充UO2燃料芯块,且采用燃料富集度低于20%的低富集度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体(11)的材质为铌锆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棒(10)分为调节棒和停堆棒,且所述控制棒(10)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根据反应堆功率、堆芯(1)直径、燃料元件(9)布置方式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型深海应用核反应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管(4)内的工质为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870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