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充分烧渣的组合回转窑焚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8959.6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6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房建忠;江健;楚海龙;赵士州;李加瑞;马海丽;郑子于;高婧;张南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033;F23G5/20;F23G5/44;F23G7/06;F23G5/50;F23J1/06 |
代理公司: | 11260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443099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渣 旋转炉排 竖式 回转窑 二燃室 窑尾 助燃空气入口 排渣装置 烟气出口 排渣口 回转窑焚烧系统 高温烟气出口 充分燃烧 顶部设置 焚烧系统 高温烟气 前端设置 上部侧壁 上端入口 进料口 灰渣 连通 室内 侧面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充分烧渣的组合回转窑焚烧系统,包括:回转窑、竖式烧渣室、旋转炉排、排渣装置和二燃室;其中,回转窑的前端设置进料口,该回转窑的窑尾与竖式烧渣室的上端入口连接;竖式烧渣室的底部设置旋转炉排,旋转炉排的下方为排渣口,排渣口下方设置排渣装置;竖式烧渣室的上部侧壁设置烟气出口,该烟气出口与二燃室连接,二燃室的顶部设置高温烟气出口;旋转炉排的侧面下方设有助燃空气入口,该助燃空气入口经旋转炉排与竖式烧渣室内连通。本发明的焚烧系统,不仅能充分燃烧灰渣,而且能降低回转窑的窑尾温度,保护窑尾,且可以方便利用高温烟气的热量,具有环保、高效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废焚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充分烧渣的组合回转窑焚烧系统。
背景技术
固废焚烧是目前热处理很成熟的工艺,但随着工业生产发展,近年来国家对废物的分类越发详尽,诸多废物已划分为危险废物。随着环保监管加强,危废处置的供需缺口日益扩大、产能错配、无害化产能严重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根据现有中国法律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管理及处理处置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在要求实现减量化、无害化的前提下,焚烧是一种比较可靠和有效的手段。我国现有危险废物处理政策指出:“危险废物的焚烧宜采用以回转窑炉为基础的焚烧技术,可根据危险废物种类和特征,选用其他不同炉型,鼓励改造并采用生产水泥的旋转窑炉附烧或专烧危险废物”。
目前,回转窑+二燃室+烟气净化焚烧方案配置已经成为危废热处理领域绝对主流配置,因其适应范围广,规模化处理效果好,烟气处理工艺成熟等优势,未来仍会在危废热处理领域占据绝对主流位置。因为回转窑本身的结构设计特点,窑体需要插入二燃室,因此窑尾的温度比较高,窑尾耐火材料内外皆被高温烟气包裹,导致耐火材料热腐蚀比较严重,窑尾温度太高还会造成窑尾结渣堵塞的现象,降低了窑尾通透截面积和有效空间影响产能和连续运行,太低则灰渣燃烧不充分,更多的运营厂家尽量控制窑尾温度,保证连续正常运行,减轻窑尾结渣和耐火材料过早损坏。这样行业内就形成了一个通病,灰渣热灼减率达不到国标不大于5%的要求,换言之,即废物没有被烧透,减量化不充分。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充分烧渣的组合回转窑焚烧系统,能解决现有焚烧系统在回转窑的窑尾灰渣燃烧不充分,灰渣热灼减率达不到国标要求,存在废物没有被烧透,减量化不充分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充分烧渣的组合回转窑焚烧系统,包括:
回转窑、竖式烧渣室、旋转炉排、排渣装置和二燃室;其中,
所述回转窑的前端设置进料口,该回转窑的窑尾与所述竖式烧渣室的上端入口连接;
所述竖式烧渣室的底部设置所述旋转炉排,所述旋转炉排的下方为排渣口,所述排渣口下方设置所述排渣装置;
所述竖式烧渣室的上部侧壁设置烟气出口,该烟气出口与所述二燃室连接,所述二燃室的顶部设置高温烟气出口;
所述旋转炉排的侧面下方设有助燃空气入口,该助燃空气入口经所述旋转炉排与所述竖式烧渣室内连通。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能充分烧渣的组合回转窑焚烧系统,其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8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节循环物料量的布置结构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秸秆燃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