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支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9752.0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3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轩俊杰;卢永飞;严松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D11/10;E21D11/14;E21D20/02;E21D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居延娟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软弱 破碎 围岩 隧道 支护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支护系统,包括破碎围岩层和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层,以及设置在破碎围岩层和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层内部的中空螺旋锚杆和锚固装置,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层通过若干个锚固装置固定有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和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凸块,通过设置若干个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和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之间通过卡合连接,使得整个支护装置建设的更加简便快捷,并通过设置若干个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和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之间组成拱形,从而使得整个支护装置对力的支撑更加的稳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支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支护指的是为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沿隧道洞身周边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隧道支护技术通常是应用于隧道工程、水利渠道中,隧道支护简单说来就是内衬,常见的就是用砌块隧道支护,可以是预应力高压灌浆素混凝土隧道支护。
隧道支护系统在隧道的建设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专利号为CN207470209 U的中国专利解决了在隧道初期支护的内层增设钢架网喷混凝土内层支护,在地应力较高的软岩地层条件下混凝土喷层容易开裂剥落及变形不易控制等问题,但其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不便性,其在对隧道的支护过程中,增强喷混凝土层存在着大面积搬运不便和在隧道的支护过程中受力不均的情况,从而导致在支护工程中存在一定的不便,且在对隧道的支护工程中,在对增强喷混凝土层进行建设时,需要对增强喷混凝土层进行稳固的支撑。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支护系统,具有便于固定和稳固支撑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支护系统,包括破碎围岩层和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层,以及设置在破碎围岩层和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层内部的中空螺旋锚杆和锚固装置,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层通过若干个锚固装置固定有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和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的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凸块,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的外表面第二凸块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二卡槽,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一号凸块,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的外表面一号凸块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一号卡槽,且第二卡槽的内壁与一号凸块的外表面紧密贴合,一号卡槽的内壁与第二凸块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支护系统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的内部浇筑有若干个横向支撑板,若干个横向支撑板之间焊接有若干个纵向支撑板,横向支撑板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L型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支护系统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的外表面背离第二凸块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一凸块,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的外表面第一凸块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一卡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支护系统优选技术方案,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的外表面背离一号凸块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二号凸块,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的外表面二号凸块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二号卡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支护系统优选技术方案,中空螺旋锚杆共设置有若干个,且中空螺旋锚杆均固定在破碎围岩层的内壁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支护系统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和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的外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钢槽,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和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通过若干个钢槽与中空螺旋锚杆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支护系统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和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一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和一号增强喷混凝土层加固板组成拱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9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