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外压缩一体化调节式变几何进气道及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1304.4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0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忠;施欢;谭慧俊;王肖;杨树梓;曾诚;温玉芬;陈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C7/042 | 分类号: | F02C7/04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弛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 一体化 调节 几何 进气道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内/外压缩一体化调节式变几何进气道,包括第一级压缩面、唇罩、位于第一级压缩面及唇罩外侧的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位于底座及唇罩之间的可调压缩面主体、位于可调压缩面主体后端的扩张段;可调压缩面主体与唇罩之间形成进气道内通道;所述第一级压缩面位于底座的前端,可调压缩面主体的前端与底座在第一级压缩面的后端通过转轴铰接;通过该转轴,可调压缩面主体的后端向唇罩侧移动或者向底座侧移动;当可调压缩面主体向底座侧移动,所述可调压缩面主体的后端与扩张段之间的间隔形成后泄流槽,当可调压缩面主体向唇罩侧移动后,可调压缩面主体与扩张段相接,后泄流槽关闭;
所述可调压缩面主体包括主体前段、主体后段、连接主体前段及主体后段的连接段;所述主体前段的表面为第二级压缩面,所述主体前段、主体后段及连接段之间形成凹槽,该凹槽的前壁面及后壁面均为向后凸的弧面,凹槽的底部为连接段,凹槽的顶部贯穿并与进气道内通道连通;所述侧板上设有一个与外界连通的泄流腔,该泄流腔始终与凹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面四连杆机构,该平面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摇杆、承载摇杆且自前向后延伸的水平作动杆、驱动水平作动杆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同时具有供水平作动杆前后移动的滑轨;所述两个摇杆的一端均铰接于可调压缩面主体的下方,两个摇杆的另一端均与水平作动杆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来流马赫数为2.0时,后泄流槽开口最大;来流马赫数为4.0时,后泄流槽完全封闭。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该进气道包含两级外压缩面,即第一级压缩面及第二级压缩面,在马赫数Ma=2.0时,进气道可调压缩面主体底端紧靠最下端底座,此时,后泄流槽开口最大,进气道外压缩强度和内收缩比皆最小;
(2)在设计点马赫数Ma=3.0下,进气道可调压缩面主体绕旋转中心旋转,保证设计状态下两级外压缩面的两道外压缩斜激波与唇口相交;
(3)为了保证进气道在高马赫数下的压缩效率,在马赫数Ma=4.0时,进气道可调压缩面主体进一步旋转至使得后泄流槽完全封闭位置,内收缩比与外压缩强度达到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130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电比例可调的IGCC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下一篇:飞行器防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