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硬包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2676.9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3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王群峰;梅骜;李进;李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硬包电芯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硬包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其应用,锂离子硬包电芯的负极浆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添加剂以及溶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系复合材料,所述添加剂包括硝酸锂。包括硅系复合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能量密度高,硝酸锂具有较高的还原电位,易于还原分解,其分解产物可以稳定的包覆在负极活性材料的表面,对负极活性材料起到钝化的作用,可有效地抑制电解液与负极活性材料之间的持续副反应,如电化学反应,从而可提高锂离子硬包电芯的循环性能,使得循环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硬包电芯、锂离子电池包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对锂离子电芯的各项性能尤其是能量密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各种提升锂离子电芯能量密度的技术手段中,负极使用硅系材料正成为产业界研究最为广泛的方法。使用硅体系作为负极活性材料可以大幅提升锂离子电芯的能量密度,例如,在石墨负极中添加大约10%左右的硅碳材料,即可将负极活性材料的放电克容量由350mAh/g提升至约500mAh/g。
然而,高克容量的硅系负极材料的推广使用仍需克服许多技术难点,硅系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较高,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持续进行,使得应用硅系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芯的循环寿命较短。当硅系材料在负极活性材料中的占比较高时,通常经过200次充放电循环,放电容量即衰减至初始放电容量的70%以下。如此低的循环寿命,阻碍了硅系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的应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循环寿命长的、含硅系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芯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硬包电芯,该锂离子硬包电芯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该锂离子电池包包括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锂离子硬包电芯。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将锂离子电池包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或自行车上,该锂离子电池包包括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锂离子硬包电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硬包电芯,所述锂离子硬包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以及所述隔膜制成一裸电芯,将所述裸电芯密封于一硬壳内,其中,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负极浆料层,所述负极浆料层形成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一面或两面,所述负极浆料层由负极浆料干燥形成,所述负极浆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添加剂以及溶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系复合材料,所述添加剂包括硝酸锂。
进一步地,所述硝酸锂的质量为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质量的0.2%~5.0%,例如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硝酸锂的质量用量过少,则其对负极活性材料的钝化作用有限,从而对锂离子电芯的电化学性能改善效果不明显;硝酸锂的质量用量过多,则锂离子电芯化成后会剩余较多的硝酸锂,恶化锂离子电芯的高温存储产气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硝酸锂以硝酸锂水溶液的形式添加到所述负极浆料中。所述溶剂的添加量没有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浆料还包括导电剂以及粘结剂,所述导电剂选自导电炭黑、乙炔黑、超导碳黑、石墨烯、导电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及科琴黑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粘接剂选自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及聚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26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