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海绵两次搅拌发泡制备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2744.1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7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军;陈小华;郭新焕;王威;杨月阳;朱宇婷;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诺(浙江)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J9/08;B29C44/34;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31315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海绵 大块 泡制 聚醚多元醇 物性 胺催化剂 海绵产品 密度梯度 锡催化剂 异氰酸酯 硬度梯度 发泡槽 回弹率 硅油 色浆 海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海绵两次搅拌发泡制备方法及装置。本方法将原料分先后两次搅拌后,注入发泡槽中发泡制得大块聚氨酯海绵,两次搅拌原料:第一次搅拌原料是聚醚多元醇、硅油、胺催化剂、锡催化剂和色浆,第二次搅拌原料是第一次搅拌混合料、异氰酸酯和水。本发明制得大块海绵的物性:回弹率得到提高,上中下密度梯度得以下降,上中下压陷硬度梯度亦有明显下降,海绵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海绵制备方法及装置,特别是一种聚氨酯海绵两次搅拌发泡制备方法及装置。
聚氨酯海绵是由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硅油、胺催化剂、锡催化剂、水、色浆等原料混合发泡制成。目前,国内大部分聚氨酯海绵发泡时,都是将所有原料注入一个搅拌装置内,搅拌后,注入发泡槽内进行发泡制得大块聚氨酯海绵。这样一次搅拌发泡制备工艺,由于发泡原料之间相溶性不一样,部分原料注入量较少和能允许的搅拌时间较短等因素,导致混合溶液在搅拌装置中很难混合均匀和充分,从而导致聚氨酯海绵发泡制得大块海绵的上中下各部位物性差异较大,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聚氨酯海绵两次搅拌发泡制备方法及装置,能制得海绵块上中下部物性较均匀,提高海绵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聚氨酯海绵两次搅拌发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分先后两次搅拌后注入发泡槽中发泡制得大块聚氨酯海绵,两次搅拌原料按重量份计配比如下:
第一次搅拌原料:
主料:
聚醚多元醇 100份;
辅料:
第二次搅拌原料:
主料:第一次搅拌混合料 100份;
异氰酸酯 20~60份;
辅料:
水 1-5份。
在第一搅拌中,将聚醚多元醇、硅油、胺催化剂、锡催化剂和色浆这些不反应原料注入一级搅拌装置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继之,将一级搅拌混合均匀的混合液与异氰酸酯和水注入二级搅拌装置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然后注入发泡槽中发泡制得大块海绵。
一种聚氨酯海绵两次搅拌发泡制备装置,应用于上述方法,包括原料料缸、原料循环三通节流阀、搅拌装置和发泡槽,其特征在于:共有5个一级和2个二级原料料缸、5个一级和2个二级原料循环三通节流阀、以及1个一级和一个二级搅拌装置。所述5个一级原料料缸分别经5个一级原料循环三通节流阀接通一级搅拌装置。所述一级搅拌装置和2个二级原料料缸,经两个二级原料循环三通节流阀接通二级搅拌装置,二级搅拌装置出口接通发泡槽。
所述5个一级原料料缸分别盛贮聚醚多元醇、硅油、胺催化剂、锡催化剂和色浆,2个二级原料料缸,分别盛贮异氰酸酯和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技术进步:
本发明采用二次搅拌发泡制备方式,将5种不反应的原料预先搅拌混合乳化,形成均相体系。以后加入起反应的两种原料再次搅拌混合均匀后注入发泡槽中发泡成大块海绵,其原料具有的不一样相溶性在分开成二次搅拌得以能相溶混合均匀,可具有足够时间搅拌在反应完成前充分混合均匀,制得的大块海绵上中下各部位物性差异极小,提高海绵质量。据实验测得:本发明二次搅拌发泡制得海绵与现有技术一次搅拌发泡制得海绵相比较,海绵块上中下物性:回弹率得到提高,上中下密度梯度得到下降,上中下压陷硬度梯度亦有明显下降,海绵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备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诺(浙江)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赛诺(浙江)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2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