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高效回用秸秆捆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4229.7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3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姚宗路;贾吉秀;赵立欣;郝先荣;邓云;丛宏斌;赵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B10/02 | 分类号: | F23B10/02;F23B9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潇 |
地址: | 10008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高效 秸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秸秆捆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烟气高效回用秸秆捆烧方法。本发明首先对打捆秸秆进行除尘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打捆秸秆进入三级燃烧室进行三级配风燃烧;三级配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系统传递给循环水,循环水进行供热和供暖应用;第三燃烧室产生的烟气对除尘预处理后的打捆秸秆进行脱水烘干,实现余热回用;余热回用后的烟气进行烟气除尘后排放。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集成了原料预处理、多级燃烧、高效换热、烟气回用以及烟气净化除尘等工序,完善了秸秆捆烧体系,且能够对烟气进行高效回用,余热回用后的烟气净化方法简单;并且本发明的方法对打捆秸秆进行三级配风燃烧,实现了打捆秸秆的高效、低氮燃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秸秆捆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高效回用秸秆捆烧方法。
背景技术
秸秆捆烧技术是一种较好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是将田间松散的秸秆经过捡拾打捆后再燃烧供热的技术过程。秸秆打捆后提高了能量密度,降低了收储运成本,同时捆装后的秸秆半气化燃烧大幅提高了燃烧效率和锅炉供热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秸秆捆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间歇进料型的草捆锅炉燃烧系统,即将燃烧室内的秸秆燃料全部烧完后再重新进料燃烧的方式,间歇进料捆烧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小,运行操作简捷方便,可直接人工进行装料、清灰等,通常用于小型建筑的供暖供热;另一种是连续式捆烧锅炉系统,可以实现燃烧过程中连续进料、连续清灰,维持燃烧室内一个稳定的燃烧状态,炉膛温度波动幅度较小,有利于智能化操作,适合大型建筑或集中供暖区域。
国外生物质秸秆打捆燃烧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有丹麦、法国和比利时等。丹麦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整捆秸秆的燃烧利用,由丹麦研发的连续式捆烧设备称为Cigar式燃烧器,由于其燃烧方式跟点燃的雪茄很像,因此被称为Cigar燃烧器,连续式燃烧过程可控性好,炉温稳定,有利于智能化操作,因此在国外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被认为是目前燃烧整捆秸秆最佳方式。国内连续捆烧设备研究较少,主要是河南农业大学刘胜勇团队研制的链条炉排连续捆烧设备,铁岭众缘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制连续捆烧设备;海伦市利民节能锅炉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炉前烟气干燥生物质捆烧锅炉等。
我国打捆燃烧设备研究起步较晚,打捆燃烧技术理论有待完善,虽然已经有规模化的示范工程,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较低、氮氧化物排放过高、烟气净化工艺繁琐等问题。因此,完善秸秆捆烧理论,优化捆烧工艺,提高捆烧燃烧效率,降低烟尘排放等,还需进行深入研究探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高效回用秸秆捆烧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集成了原料预处理、多级燃烧、高效换热、烟气回用以及烟气净化除尘等工序,打捆秸秆燃烧充分,实现了打捆秸秆的高效、低氮燃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烟气高效回用秸秆捆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打捆秸秆进行除尘预处理;
(2)预处理后的打捆秸秆进入三级燃烧室进行三级配风燃烧;所述三级配风燃烧包括:预处理后的打捆秸秆进入第一燃烧室进行第一次燃烧,产生的秸秆炭和可燃气进入第二燃烧室进行第二次燃烧,第二次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第三燃烧室进行第三次燃烧;
(3)三级配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系统传递给循环水,循环水进行供热和供暖应用;
(4)第三燃烧室产生的烟气对除尘预处理后的打捆秸秆进行脱水烘干,实现余热回用;
(5)余热回用后的烟气进行烟气除尘后排放。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除尘预处理为使用振动筛进行振动除尘,除尘后产生的尘土收集后还田利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打捆秸秆用链条炉排或往复炉排进行输送。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打捆秸秆的含水率≤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42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配风秸秆捆烧锅炉
- 下一篇:生物质燃气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