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束焊仿真方法、装置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4273.8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8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庞盛永;母中彦;胡仁志;罗曼乐兰;黄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35222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槐萱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池 边界条件 时间步长 流动场 焊件 电子束 方程组 温度场 热源 形貌 实体几何模型 修正 电子束传输 电子束功率 电子束焊接 电子束加热 电子束能量 装置及设备 待焊工件 电子束焊 二次电子 加载位置 路径确定 物性参数 计算域 求解 匙孔 加载 网格 源项 重复 更新 吸收 优化 | ||
1.一种电子束焊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待焊工件的实体几何模型,并基于预先设定的计算域进行网格划分;
获取焊件的物性参数、时间步长和边界条件,并建立与所述边界条件对应的控制方程组;
基于二次电子吸收修正电子束功率密度,基于电子束传输路径确定电子束的能量加载位置,以获取电子束传输路径和二次电子吸收修正后的电子束加热热源;
以所述电子束热源为源项,基于所述时间步长、边界条件和控制方程组获取焊件温度场和焊件熔池流动场,并根据所述熔池流动场获取熔池的当前形貌;
基于所述时间步长更新计算时间,重复进行温度场和熔池流动场求解,直至计算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束焊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二次电子吸收修正电子束功率密度,具体包括:
获取电子束横截面上的电流密度je分布:
其中,Ue为加速电压、Ie为电子束电流、de为束流直径、je(x,y)为电子束横截面上(x,y)点处的电流密度;
获取总吸收系数,则电子束在匙孔表面的吸收分布为:
q(x,y,ZK)=ε·Ueje,
其中,
ε=εe+εr
εe=1-krR,
εe为电子束吸收系数,εr为二次电子吸收系数,kr为电子反射后的剩余能量系数,取值范围为0.45~0.50,R是材料的反射系数,Zk是焊接匙孔深度,dt与db分别为匙孔顶部与底部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束焊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电子束传输路径确定电子束的能量加载位置,以获取电子束传输路径和二次电子吸收修正后的电子束加热热源,具体包括:
在每一步温度场计算前,将电子束划分为若干子束流,获取子束流与匙孔界面的交点;
将电子束传输路径上的第一个交点作为电子束的加载位置点,记为ξ=1,其余交点作为被遮挡的点,记为ξ=0;
则电子束传输路径和二次电子吸收修正后的电子束加热热源为:
Q=q(x,y,ZK)·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束焊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子束热源为源项,基于所述时间步长、边界条件和控制方程组获取焊件温度场和焊件熔池流动场,并根据所述熔池流动场获取熔池的当前形貌,具体为:
以所述电子束加热热源为源项,基于所述时间步长、边界条件和控制方程组获取焊件温度场;其中,所述控制方程组包括质量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对所述控制方程组进行离散求解获取焊件熔池的速度及压力分布;
应用界面捕获算法对所述速度及压力分布进行追踪,以获取熔池实时的形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束焊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域包括所述待焊工件和气相区域;其中,所述待焊工件包括固相区和固-液区,所述气相区域位于焊件表面上方,焊件表面将计算域划分为气相区域和待焊工件的固-液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427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