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监测双壁玻璃钢管输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4332.1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1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珠;韩冰;梁鹏;武婕;尹继国;李忠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F16L59/02;F16L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壁 在线监测系统 液体渗漏 漏液收集装置 玻璃钢管 输送系统 玻璃钢 双壁管 内管 外管 报警信号 高放射性 快速报警 渗漏位置 实时监测 输送液体 污水渗漏 在线监测 进入管 排液口 管腔 渗漏 监测 配置 发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监测双壁玻璃钢管输送系统,包括双壁玻璃钢管路、漏液收集装置和在线监测系统,双壁玻璃钢管路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双壁管,双壁管的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管腔,内管用于输送液体,液体渗漏后进入管腔,经外管的排液口流入漏液收集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是否有液体渗漏,若有液体渗漏则发出报警信号并监测出渗漏位置。本输送系统采用双壁玻璃钢管,配置在线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渗漏,快速报警,及时处理,可避免因高放射性污水渗漏而导致的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放射性废水输送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线监测双壁玻璃钢管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核废料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放射性废水,该废水需要长距离输送至专业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特殊处理。目前,传统输送管路为单壁管,管道一旦发生渗漏,不能有效收集渗漏处的废液,会对土壤及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且无法监测,易发生长时间大量渗漏的问题,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
因此,现在亟需一种在线监测输送系统,当发生渗漏时,能够有效收集废液,并及时发现渗漏并找到渗漏点,这样可以避免因高放射性污水渗漏而导致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线监测双壁玻璃钢管输送系统。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线监测双壁玻璃钢管输送系统,包括双壁玻璃钢管路、漏液收集装置和在线监测系统,双壁玻璃钢管路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双壁管,双壁管的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管腔,内管用于输送液体,液体渗漏后进入管腔,经外管的排液口流入漏液收集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是否有液体渗漏,若有液体漏出,则发出报警信号并监测出渗漏位置。双壁玻璃钢管路上根据实际需要间隔一定距离设有多个排液口,排液口与管腔连通,双壁管可以有效防止渗漏液体直接进入土壤或空气中,避免环境污染;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管路是否有渗漏,并能发出报警信号使操作人员及时发现渗漏,并停止输送,避免渗漏量扩大,同时可以找出渗漏位置。
可选的,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多组采集传输装置和远端中控室,每组采集传输装置均分别与远端中控室和漏液收集装置连接,每组采集传输装置均包括采集器、信号传输装置或信号接收装置以及供电装置,采集器与双壁玻璃钢管路的排液口连接,用以检测渗漏的液体,采集器将检测信号传输给信号传输装置或信号接收装置,并传输至远端中控室进行远程监测,供电装置为采集器、信号传输装置或信号接收装置供电。渗漏液体流入采集器,并进一步流入收集罐中,不会对土壤产生污染;且采集器和中控室之间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连接,确保系统通讯稳定可靠,快速报警。
进一步的,采集器中设有检测探头、信号发送装置或信号发射装置,若采用有线传输,则检测探头将探测到的信号由信号发送装置通过导线传输至信号传输装置,并由信号传输装置通过线缆传输至远端中控室;若采用无线传输,则检测探头将探测到的信号由信号发射装置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出去,并由信号接收装置接收,信号接收装置进一步将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远处传送,多个信号接收装置通过接力传送的方式,将信号传输至远端中控室。有线传输采用光纤通讯,光纤为双通道模式(一备一用),安全可靠;无线传输通过发射装置发射无线信号,由外部接收装置接收信号,并通过若干这种信号的接收和发射,接力传输给中控室。
可选的,管腔中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为环形支撑板或/和纵向支撑板,其中,环形支撑板上设有连通口。环形支撑板和纵向支撑板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通过支撑板将内管和外管连成一个整体,可以有效提高双壁管的耐内压和抗外压能力。环形支撑板的连通口使得渗漏至管腔内的液体能够顺利通过并流至排液口;采用纵向支撑板时,纵向支撑板之间并不连接,会有错位或间隙,保证渗漏液体顺利流过。
可选的,双壁玻璃钢管路两端的外管端部与内管外壁之间设有止动挡板,以防止内管和外管之间相互转动或窜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新核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43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