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体修复废水处理吸附修复填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5310.7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8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芳;余达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36123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爱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料网 不锈钢管 尼龙绳 柔性填料 废水 竖直 吸附 飘动 修复 环保领域 两端固定 上下两端 水体修复 支撑连接 废水处理 长方状 流动口 池壁 挂膜 脱附 净化 | ||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水体修复废水处理吸附修复填料。包括竖直设在废水中的多组柔性的填料网,所述填料网的两端固定于不锈钢管上,所述填料网结成为长方状,上下两端穿有尼龙绳做为支撑连接,所述尼龙绳固定在不锈钢管上,所述不锈钢管固定在池壁上,所述填料网上分别设有多个竖直的废水流动口,所述填料网上还连接有多组随水流飘动的柔性填料带,所述填料网及飘动的柔性填料带对废水进行吸附、挂膜、脱附、净化和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水体修复废水处理吸附修复填料。
背景技术
目前,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日趋严重,当前大多数废水技术情况,基本上是采用“物化法”和“生物法”。物化法:是在处理的废水中加入各种各样的“化学絮凝剂”、“化学氧化剂”、“化学分解剂”、“化学还原剂”、“化学阴、阳离子聚合物”等等,不但成本特别高,大范围使用不仅产生的固体废料、残渣等数量不少,还含有更加难以处理的各种化学絮凝物、沉淀物、有毒有害的残留物等等化学成分的物质,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原生动物、藻类等等在自身的生长中可以吸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特点进行处理。其固有的分解速度慢、设备投资大、尤其是占地面积太大,并且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北方地区环境温度低于零上15℃时,微生物明显失去活性,当温度低于零上5℃时就停止生长,在冬季如果采用加温的方法,保持最低的需要温度,将耗费大量的能源,如果被处理的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的成分过高时也不能进行处理,会使微生物被毒死,所以使用这种方式只能是解决一部分问题,不能完全解决废水的处理问题,投资大、成本高、处理速度慢、占地面积大,是生物法最致命的、不可克服的缺点。且目前的污水处理装置都是单一的且统一对待,没有进行水体修复及污染物修复转化,很难处理复杂的、混合的、工业的废水处理。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为了提供现有的水处理填料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污染小、处理效果好的水处理修复填料,针对现有水处理填料运行不稳定且效果不显著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低成本且长期稳定运行的基于水体修复的水处理修复填料,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水体修复废水处理吸附修复填料,包括竖直设在废水中的多组柔性的填料网,所述填料网的两端固定于不锈钢管上,所述填料网结成为长方状,上下两端穿有尼龙绳做为支撑连接,所述尼龙绳固定在不锈钢管上,所述不锈钢管固定在池壁上,所述填料网上分别设有多个竖直的废水流动口,所述填料网上还连接有多组随水流飘动的柔性填料带,所述填料网及飘动的柔性填料带对废水进行吸附、挂膜、脱附、净化和修复。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多组柔性的填料网两端固定于不锈钢管上,所述填料网结成为长方状,上下两端穿有尼龙绳做为支撑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尼龙绳固定在不锈钢管上,柔性的填料网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不锈钢管矩形框架的上、下边上,多个框架进行并排设置,不锈钢管矩形框架两端固定在池壁上。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填料网的上、下两端固定在水里面,上部结为长方形,下部可随水流漂动。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填料网及飘动的柔性填料带对废水进行吸附、挂膜、脱附、净化和修复。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填料网及飘动的柔性填料带材质为聚乙烯碳纤维、聚丙烯晴炭纤维、合成炭纤维或氧化石墨烯。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净化效果好,重量轻,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易与其他设备配套使用等,改善普通水处理填料长期运行效果不佳的缺点,将废水治理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实现水体的修复,因此,使用水体修复废水处理吸附修复填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5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