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以及轮胎硫化用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5311.1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4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桒野慎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B21/10 | 分类号: | B60B21/10;B60B21/12;B60C15/024;B60C23/19;B29D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以及 硫化 模具 | ||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部、胎圈部、配置于所述胎面部与所述胎圈部之间的胎侧部、以及形成于所述胎侧部且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状突起即轮辋保护件,
所述轮辋保护件具有:沿轮胎周向延伸且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一突端、沿轮胎周向延伸且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第二突端、配置于轮胎周向的多个凹部、以及形成于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部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突端与所述第二突端的脊,
所述脊具有:从所述第一突端朝向轮胎周向的第一方向到达所述第二突端的第一脊、以及从所述第二突端朝向所述轮胎周向的第一方向到达所述第一突端的第二脊,
所述第一脊和所述第二脊沿轮胎周向交替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具有: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底部、以及连接所述底部与所述第一脊或者所述第二脊的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形成为所述底部为顶点的多棱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形成为所述底部为平面的多棱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沿着轮胎周向的长度是恒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在投影到与轮胎轴正交的平面的情况下,以所述轮胎轴为中心的角度是收敛于14度以上且21度以下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脊及所述第二脊在所述第一突端及所述第二突端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脊的前端具有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脊与所述第一突端的交点、以及所述脊与所述第二脊的交点中的至少任一处形成有排气孔溢料。
10.一种轮胎硫化用模具,其具有环状突起形成凹部,所述环状突起形成凹部形成在轮胎的胎侧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环状突起即轮辋保护件,
所述环状突起形成凹部具有:第一突端形成凹部,其形成沿轮胎周向延伸且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一突端;第二突端形成凹部,其形成沿轮胎周向延伸且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第二突端;多个凹部形成凸部,其形成配置于轮胎周向的多个凹部;以及脊形成凹部,其形成脊,所述脊形成于沿轮胎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部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突端与所述第二突端,
所述脊形成凹部具有:第一脊形成凹部,其形成从所述第一突端朝向轮胎周向的第一方向到达所述第二突端的第一脊;以及第二脊形成凹部,其形成从所述第二突端朝向所述轮胎周向的第一方向到达所述第一突端的第二脊,
所述第一脊形成凹部所形成的所述第一脊和所述第二脊形成凹部所形成的所述第二脊沿轮胎周向交替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硫化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脊形成凹部具有使所述脊的前端成为平面的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轮胎硫化用模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脊形成凹部与所述第一突端形成凹部的交点、以及所述脊形成凹部与所述第二突端形成凹部的交点中的至少任一处形成有用于排除空气的排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未经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531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内陆盐碱地水盐运动的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粉末半自动化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