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独立花园入户的建筑结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5618.1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8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兴;傅敏;庞宇宁;孙强;吴少文;张建群;欧强;邢相鹏;张志轩;钟倩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00 | 分类号: | E04H1/00;E04H1/04 |
代理公司: | 44268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层结构 花园 垂直运输设备 独立花园 第一层 住户 建筑结构 区域连通 外围区域 私密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立花园入户的建筑结构装置,包括:楼层结构;设置在所述楼层结构的第一层上,且位于所述楼层结构的外围区域的若干花园区域,所述若干花园区域与所述楼层结构中若干层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楼层结构上的垂直运输设备,所述垂直运输设备用于将所述楼层结构中的每一层与对应的花园区域连通,以通过所述垂直运输设备实现独立花园入户。本发明通过在楼层结构的第一层所在的平面上设置若干个花园区域,若干花园区域与所述楼层结构中的若干层一一对应,住户可通过各自的花园区域,并借助设置在楼层结构上的垂直运输设备来实现花园独立入户,提高每一层住户的私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独立花园入户的建筑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花园洋房建筑一般都是六层或者六层以下的低密度的板楼建筑,容积率低、密度小、绿化程度高,且片配套设施相对完善,深得市场青睐。
但是现有的花园洋房建筑大多数都只有第一层(即最底层)的住户才会带有花园,以及最顶层的住户带有空中花园,中间层的住户是没有花园的,使得中高层的住户亲地性差。并且现有的花园洋房建筑中除了第一层的住户是独立入户外,其他层的住户都是共用统一的单元第一出入口,通过公用的垂直运输设备(如电梯或者楼梯)进入各自的住宅,无法实现独立入户,私密性较差。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独立花园入户的建筑结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花园洋房通过公用的垂直运输设备(如电梯或者楼梯)进入各自的住宅,无法实现独立入户,私密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独立花园入户的建筑结构装置,其中,所述建筑结构装置包括:楼层结构;设置在所述楼层结构的第一层所在的平面上,且位于所述楼层结构的外围区域的若干花园区域,所述若干花园区域与所述楼层结构中若干层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楼层结构上的垂直运输设备,所述垂直运输设备用于将所述若干层与对应的花园区域连通,以通过所述垂直运输设备实现独立花园入户。
优选地,所述若干花园区域中相邻的花园区域均通过墙体隔开。
优选地,所述若干花园区域均设置为庭院式结构,所述庭院式结构包括由若干所述墙体围合而成的内部空间以及设置在所述墙体上的第一出入口与第二出入口。
优选地,所述楼层结构设置有6个层,所述楼层结构中的第一层与第二层组合成复式层。
优选地,所述若干花园区域包括:与所述楼层结构中的复式层所对应的第一花园区域、与所述楼层结构中的第三层所对应的第二花园区域、与所述楼层结构中的第四层所对应的第三花园区域、与所述楼层结构中的第五层所对应的第四花园区域以及与所述楼层结构中的第六层所对应的第五花园区域;所述第一花园区域、第二花园区域、第三花园区域、第四花园区域以及第五花园区域围绕所述楼层结构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花园区域、第二花园区域、第三花园区域、第四花园区域以及第五花园区域依次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顺序设置在所述楼层结构的外围,且所述第一花园区域、第二花园区域、第三花园区域、第四花园区域以及第五花园区域的第二出入口均设置在靠近所述楼层结构的一侧的墙体上,所述第一花园区域、第二花园区域、第三花园区域、第四花园区域以及第五花园区域的第一出入口均设置在远离所述楼层结构的一侧墙体上。
优选地,所述复式层包括第一复式层与第二复式层;所述第一复式层与所述第二复式层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花园区域包括:与所述第一复式层所对应的第一子花园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二复式层所对应的第二子花园区域;所述第一子花园区域与所述第二子花园区域彼此相邻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柏涛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5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工程用抗震加固结构
- 下一篇:既有线防护棚架、防护棚及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