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方剂中矿物药鉴别的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5823.8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3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苏畅;王淑红;杜晓娟;王铁杰;关潇滢;王建文;谢耀轩;肖丽和;文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3/207 | 分类号: | G01N23/207;G01N23/20008;G01N21/84;G01N21/41;G01N27/626;G01N33/15;G01N1/34;G01N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海恬 |
地址: | 51805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方剂 矿物 鉴别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方剂中矿物药鉴别的方法及应用,属于药物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矿物成分富集:取中药方剂,加热破坏其中非矿物类成分,得到灰化粉末,加水混匀,调整pH为中性,离心,取分层后的矿物成分层;矿物成分鉴别:取上述富集后的矿物成分,采用多晶X射线衍射分析,与标准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比对,预判;确证:取上述富集后的矿物成分,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或采用相应的化学分析方法确证。该方法可实现对中药方剂中的未知矿物药进行鉴别,确认其类型。并且还可对已鉴别确证的矿物成分进行定量检测,明确其含量。该方法可应用于中药方剂安全性监控中,进一步提高用药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方剂中矿物药鉴别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中药材按照基源分类可分为植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和矿物类药材。矿物类药材简称矿物药,是指可供药用的天然矿物、矿物加工品,也包括一些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矿物药具有重要的临床功效,在临床应用中无可替代,如石膏为清解气分之要药,适用于外感热病;自然铜为伤科要药,散瘀止痛、续筋接骨。现今临床较常用的矿物药有40余种,依据主要化学成分,共分为13类:含砷矿物药:如雄黄、信石;含汞矿物药:如朱砂、轻粉;含铅矿物药:如密陀僧、红丹;含铜矿物药:如胆矾、铜绿;含铁矿物药:如自然铜、赭石;含钙矿物药:如石膏、钟乳石;含硅矿物药:如滑石、阳起石;含铝矿物药:如白矾、赤石脂;含钠矿物药:如大青盐、芒硝;含硫矿物药:如硫磺、天生硫;含锌矿物药:如炉甘石、锌;含锡矿物药:如锡、氧化锡;含钾矿物药:如硝石、正长石。
基于上述分类可见,矿物药本身含有的重金属是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特有的治疗功效,尤其是含汞、砷、铅等矿物药的临床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安全范围较小,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此类药大多外用,内服宜慎重,过量使用或者不合理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了一定的毒副作用,威胁生命。
但是,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中医用药或者民族医药习惯中,医师会在其方剂中按照经验加入矿物药以求疗效显著,做为口服药剂,加入了过量有毒矿物药或者是仅限于外用的矿物药,这样存在用药安全隐患,引发不堪想象的后果。所以,对于中药粉末中含有矿物药粉鉴定方法的开发至关重要。
矿物药不同于植物药和动物药,后两者均来源于相对独立的生物个体,具有鲜明的组织和形态特征,而矿物类中药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导致其鉴别难度往往较大,当它们研细后混入方剂中对其鉴别,更加深了难度,目前并没有对中药粉末中矿物的鉴别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药方剂中矿物药鉴别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对中药方剂中的未知矿物药进行鉴别,确认其类型和含量,更好的实现药物安全监控。
一种中药方剂中矿物药鉴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矿物成分富集:取中药方剂,加热破坏其中非矿物类成分,得到灰化粉末,加水混匀,调整pH为中性,得样品溶液,离心,取分层后的矿物成分层,即得矿物成分,备用;
矿物成分鉴别:取上述富集后的矿物成分,采用多晶X射线衍射分析,与多晶衍射数据库中的标准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比对,预判中药粉末中添加的矿物药;
确证:取上述富集后的矿物成分,根据上述预判结果,选取相应对照矿物药,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测定该矿物的光学特征,和/或采用相应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该矿物的理化特征,得到经确证的鉴别结果。
由于中药方剂中剂型复杂,干扰成分众多,且可能存在的矿物药多为痕量成分,为了达到鉴别目的,去除干扰,富集纯化是进行鉴别的首要要求,而纯化富集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后续是否能够正确鉴别中药方剂中的痕量矿物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未经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5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