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设备及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5902.9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7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松;赵西龙;王爱月;崔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兴泉油脂有限公司;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C11B3/12 |
代理公司: | 37218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翠翠<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76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酸塔 脱臭塔 隔板 输液管 反式脂肪酸 不锈钢网 出油管 隔板塔 喷头 垂直相连 内部设置 依次设置 接油杯 进油管 玉米油 上端 脱臭 脱酸 输油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设备,包括脱臭塔(18),脱臭塔上部的预脱酸塔,以及通过脱臭塔出油管相连的后脱酸塔,预脱酸塔上部设有进油管,内部设有装有不锈钢网,预脱酸塔与脱臭塔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的脱臭塔内部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上依次设置有纵向输液管,两个接油杯,纵向输液管,其中纵向输液管与第二隔板塔垂直相连,其上端通过水平输油管与喷头相连通;所述的后脱酸塔内部设有装有不锈钢网,下部设置有第三隔板塔,最下部设置有脱酸塔出油管。还公开了利用该装置进行脱酸脱臭的工艺,从而控制反式脂肪酸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设备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反式脂肪酸又称反式脂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油脂或多数的含油食品中普遍存在。反式脂肪酸的来源主要是因为植物油的氢化处理,或植物油经热及催化剂的作用产生,其中的顺式脂肪酸因加热温度过高,食用油中的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就会转变成饱和脂肪酸,同时产生部分反式脂肪酸。人体一旦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就可能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会因此增加;此外,实验表明,反式脂肪酸很有可能增加人体血液的粘稠度和聚合度,与摄食反式脂肪酸热比低的人相比,摄入热比量高的人群的血液粘稠度有所增加,因此后者发生血栓的几率也有所提高;与成人相比,特别是对于胎儿和新生儿而言,反式脂肪酸更容易导致其成长中一些必需营养成分的缺失,尤其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反式脂肪酸对其正常健康发育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干扰甚至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的成长和发育。鉴于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日常饮食中,反式脂肪酸的日摄入量不能超过食物整体热量的 1%,大概控制在2g以内的摄入量。近年来,在油脂生产领域,反式脂肪酸也因其危害性而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避免反式脂肪”也成为食品行业重点发展的一个努力方向,而对于油脂生产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必须不断的追求新技术、新工艺的生产研发。
目前很多研究都是通过控制油脂生产的全过程来控制反式脂肪酸的量,本发明通过改变影响反式脂肪酸形成的高温脱臭环节的工艺和设备,从而控制反式脂肪酸的产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工艺和设备,从而控制反式脂肪酸的产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降低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处理塔,包括脱臭塔,脱臭塔上部的预脱酸塔,以及通过脱臭塔出油管相连的后脱酸塔,预脱酸塔上部设有进油管,内部设有装有不锈钢网,预脱酸塔与脱臭塔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的脱臭塔内部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上依次设置有纵向输液管,两个接油杯,纵向输液管,其中纵向输液管与第二隔板塔垂直相连,其上端通过水平输油管与喷头相连通;所述的后脱酸塔内部设有装有不锈钢网,下部设置有第三隔板塔,最下部设置有脱酸塔出油管。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三隔板均设置成若干网状孔,油在第一隔板、第三隔板(16)的网状空中透出,可以对油脂再次脱酸。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隔板上除接油杯外均设置为密封结构,使油不流入下部出油管处。
优选地,所述的喷头与下部接油杯相对应,使喷头流出的油进入接油杯,接油杯下部为网状结构,直接与下部相连通。第二隔板上的纵向输油管可以通过喷射装置使油通过输油管经喷头喷出,喷出的油进一步分散,流入接油杯中,从脱臭塔出油管流入后脱酸塔。
优选地,所述的进油管、脱臭塔底部处安装有控制阀,后脱酸塔底部设置有阀门,在整个脱酸脱臭的过程当中,该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保持整个塔的密封性的良好。
一种降低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工艺,包括下面步骤:
(1)玉米油从预脱酸塔上部设有的进油管进入预脱酸塔,不锈钢网后流出,在经过第一隔板汇集至脱臭塔第二隔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兴泉油脂有限公司;齐鲁工业大学,未经山东兴泉油脂有限公司;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59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鹅肝油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晃锅内酱料自动配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