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枸杞栽培的微生物混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6376.8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2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聂玉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玉鸿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F17/00 |
代理公司: | 11467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星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735300甘肃省酒泉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菌肥 混合肥 厩肥 微生物 制备 肥料利用率 化肥利用率 种植地土壤 化肥 单独使用 施肥效果 枸杞栽培 混合物 含碱量 农家肥 板结 腐熟 菌肥 棚膜 枸杞 盐碱 肥料 土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枸杞栽培的微生物混合肥及其制备方法,该微生物混合肥由微生物菌肥、化肥、厩肥混合物组成,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厩肥准备、添加肥料、棚膜腐熟、复加菌肥,本发明中微生物混合肥由微生物菌肥+化肥+厩肥混合物按合适比例混合,可在盐碱板结程度高的枸杞种植地土壤中达到最佳施肥效果,且肥料利用率达到80%以上,解决了因土壤含碱量过高导致微生物菌肥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单一使用农家肥养分含量过低的问题以及单独使用化肥利用率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枸杞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枸杞栽培的微生物混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肥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化学肥料的过度施用,造成环境污染、病虫害增加,以及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同时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也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此弊病已经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一直努力探索合理施肥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广绿色有机肥料替代化肥的实用技术,微生物菌肥在农业上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微生物菌肥也逐渐应用于农作物栽培种植当中。
我国西北地区的县市乡镇大多地处戈壁边缘地带,土地盐碱板结程度高,为充分利用当地土地碱性大、光照时间长的独特区位气候优势,大力推广耐盐碱、易存活的枸杞种植,但当地枸杞种植地土壤平均pH值已达到了8.3,对于适宜pH值在7.0-8.0之间的微生物菌肥,过碱性土壤会造成微生物菌肥使用效果降低,单独使用微生物菌肥不能发挥其应有效果,若再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又进一步加重了当地土壤板结。
现有的微生物混合肥虽然品种很多,但是在枸杞种植过程中,其肥效大多较一般,主要是由于现有的各种微生物菌肥的成份组合不够十分合理,且各成份的配比也不科学,从而大大影响到了肥料肥效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肥效好,配方组合科学合理,且环保无害适于枸杞栽培种植的微生物混合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肥效好,配方组合科学合理,环保无害,且方便使用的微生物混合肥。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微生物混合肥由微生物菌肥、化肥、厩肥混合物组成,所述微生物菌肥、化肥、厩肥混合物的质量比为0.5-1.2:2.5-5:140-180;所述微生物混合肥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厩肥准备:将麦草混合物与厩肥按质量比1:12-20混合,得到厩肥混合物;
(2)添加肥料:将所述化肥、30-50%的所述微生物菌肥加入上述厩肥混合物中,混合均匀后,得到肥料混合物;
(3)棚膜腐熟:将上述肥料混合物,进行棚膜覆盖,使所述肥料混合物快速升温腐熟并进行温度测量,当所述肥料混合物温度高于60℃且持续3-4天时,去掉所述棚膜,对所述肥料混合物进行堆垛翻倒,然后在所述肥料混合物上继续覆盖所述棚膜进行高温腐熟,所述肥料混合物堆垛翻倒连续进行3-4次;
(4)复加菌肥:揭去所述肥料混合物上的所述棚膜,待所述肥料混合物堆垛温度低于40℃时,将剩余50-70%的所述微生物菌肥加入该肥料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并添加水使所述肥料混合物湿度保持在60-70%,将上述肥料混合物露天堆放10-12天,即得微生物混合肥。
进一步,所述厩肥为农家肥,所述厩肥在使用前,需棚膜密封覆盖10-12天。
进一步,所述化肥包括尿素、三元复合肥,其中所述尿素、三元复合肥的添加比例为1:1.5。
进一步,在步骤(2)中,所述肥料混合物中添加磷酸二氢钾,所述磷酸二氢钾的添加量占所述厩肥混合物质量的0.02-0.05%。
进一步,所述麦草混合物包括麦草、玉米秸秆、杂草,且所述麦草、玉米秸秆、杂草的添加比例为1:1:1,所述麦草混合物的铡段长度为8-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玉鸿,未经聂玉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63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