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厚度钢板拼板埋弧焊缝的自动等离子气刨清根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6568.9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5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军;雷炳育;邵丹丹;陈立群;谭国平;曾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0 | 分类号: | B23K10/00;B23K103/04 |
代理公司: | 44387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曾凤云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刨 等离子气刨 未焊透 清根 埋弧焊缝 行走小车 气刨枪 拼板 坡口 等离子气体 中厚度钢板 朝上放置 夹持装置 金属残渣 气刨过程 压缩空气 烟尘污染 板构件 配套的 缺陷处 路轨 对拼 理气 小锤 钢丝 钢板 匹配 背面 平行 小车 翻身 噪音 铺设 预测 轨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厚度钢板拼板埋弧焊缝的自动等离子气刨清根工艺,第一步,对拼板构件进行翻身,使坡口背面朝上放置;第二步,选择等离子气刨设备;第三步,选择压缩空气作为等离子气体;第四步,选择配套的轨道型行走小车;第五步,沿着平行于未焊透缺陷的方向铺设行走小车路轨,将气刨枪安装在小车夹持装置后,调节气刨枪的角度和位置;第六步,预测未焊透缺陷深度,根据未焊透缺陷处的深度匹配气刨电流、气刨速度进行气刨清根工序;第六步:采用小锤和钢丝刷清理气刨坡口的金属残渣。本发明能够实现厚度25mm及以下钢板拼板埋弧焊缝的自动等离子气刨清根,有效降低气刨噪音、烟尘污染,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气刨过程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项目厚度25mm及以下钢板拼板埋弧焊缝(Y型坡口、I型坡口)的背面气刨清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船舶建造的小组立阶段,底板、各层甲板、平直外板、壁板等相关中小型拼板的焊接通常采用单丝、双丝埋弧焊实施双面焊接。为了避免正面焊缝焊接过程出现熔池下塌、烧穿等问题,坡口通常较大的钝边尺寸或者不开坡口,正面焊缝焊接完成后其坡口背面留下未焊透缺陷。在进行背面焊缝焊接前,在对坡口背面进行清根处理,清除未焊透缺陷后再实施背面焊缝焊接。
传统的清根工艺采用碳弧气刨方式,使用碳棒与钢板间产生的电弧熔化金属,并用压缩空气吹除熔化金属,实现金属的清理或加工过程。然而,碳弧气刨过程中,电弧产生的噪音大,碳棒消耗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甚至会使碳元素进入气刨坡口表面形成渗碳层,影响钢板的力学性能、焊接性能等。而且,碳弧气刨设备多为手工操作方式,难以进行自动化改造,气刨过程劳动强度大,过程稳定性也较差,气刨坡口通常较为粗糙。碳弧气刨完成后,还需要对气刨坡口进行打磨处理,清除气刨坡口渗碳层,同时修整坡口面,进一步增加了劳动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中厚度钢板拼板埋弧焊缝的自动等离子气刨清根工艺,采用行走小车配合等离子气刨工艺实施清根处理,实现中厚板拼板埋弧焊缝背面的自动等离子气刨清根作业,解决拼板焊缝气刨噪音和烟尘污染严重、气刨劳动强度大、气刨坡口粗糙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中厚度钢板拼板埋弧焊缝的自动等离子气刨清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对拼板构件进行翻身,使坡口背面朝上放置;
第二步,选择等离子气刨设备,其中等离子电源额定输出电流≥120A、额定输出暂载率100%,气刨枪喷嘴孔径Φ2.5mm;
第三步,选择压缩空气作为等离子气体,压缩空气压力0.40-0.45MPa;
第四步,选择配套的轨道型行走小车,其中,小车行走速度可任意调节且其最大行走速度≥90cm/min,小车夹持装置角度调节范围可绕Y轴(垂直于小车行走方向且平行于钢板表面)转动±90°,同时小车夹持装置能够进行横向移动调节和纵向移动调节;
第五步,沿着平行于未焊透缺陷的方向铺设行走小车路轨,将气刨枪安装在小车夹持装置后,调节气刨枪角度,使气刨枪相对行进方向后倾并与行进方向呈30-35°夹角;调节气刨枪位置,使气刨枪对中未焊透缺陷处,同时气刨枪喷嘴距离拼板工件表面1-3mm;
第六步,预测未焊透缺陷处的深度,根据未焊透缺陷处的深度匹配气刨电流90-120A、气刨速度35-55cm/min进行气刨清根工序;监控等离子电弧位置,避免其偏离未焊透缺陷处。
第七步:采用小锤和钢丝刷清理气刨坡口的金属残渣。
作为优选地,所述气刨清根工艺针对的是厚度25mm及以下的钢板拼板埋弧焊缝。
作为优选地,所述焊缝的坡口为Y型坡口或I型坡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65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